年冬天,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支书文朝荣,带领已经穷得揭不开锅的村民,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而轰轰烈烈的植树“革命”。经过3个冬天的苦战,他们完成了30多个山坡的种树任务,植树亩。在接下来的10年,文朝荣一直带领村民分批次坚持种树。
在海雀的喀斯特土地里种植粮食,产量并不高,文朝荣走遍村里的家家户户,要求村民把地里的农家肥铺得厚厚的,一些农户没有钱买种子,他就自己掏钱买来送他们。地膜种植、杂交优势让农业生产有了保障,海雀的粮食产量从亩产多斤增加到多斤。
山上成“绿色银行”,山下增粮增畜。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兴农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海雀村如今变成了“天上人间”:森林覆盖率从不到5%飙升为70.4%,年人均纯收入从29年前的33元猛增到如今的元。
如今,海雀已成为毕节试验区实践“三大主题”的一个成功范本。但这一切,来得何其艰难。20多年里,既有各个方面的大力帮扶,又有海雀人自身艰苦卓绝的奋斗,更离不开海雀的“脊梁”——文朝荣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奉献。
一代新人换旧人,荒山长出绿树林。植树造林让海雀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探索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之一的“生态建设”,在海雀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成功实践。特困的海雀,已成为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