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向前,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公路管理段的工作员。年4月,我主动请缨到罗州镇大寨社区任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兼任支部第一书记。年,我原本的驻村结束了,但我舍不得大寨的群众,又主动申请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对于我来说,大寨社区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是我这个第一书记的职责与使命。
驻村后,我走村串户,和村民进行访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农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村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的现象非常严重。“一定要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我对自己说。我多次跑水利部门,积极和结对帮扶单位对接,最终毕节公路管理局先后出资共计6.4万元用于蓄水池建设,我发动村干部动员群众以投工投劳的方式,援建了大寨社区人畜饮水蓄水池4个,惠及大寨社区近人,为“3+1保障”中的安全饮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大寨社区农村居住环境较差,我着手村居环境整治,持续性定期开展垃圾清运工作,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家住大寨社区中寨组的程纯君是该社区的特困供养户,家中有6口人,其妻袁志娥为重度精神障碍,每天就在村里闲逛,他有四个女儿,其中两个还未读书,两个姐姐平时读书住校,只有周末和放假才会回家,照顾母亲和三岁妹妹的重任落在年仅五岁的程玉婷身上,在自己都还需要照顾的年纪不得不担起照顾别人的重任,全家的经济收入就靠程纯君一人支撑,家庭十分困难。我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多次率帮扶工作队到程纯君家帮忙打扫卫生,不仅倡议爱心人士对该户开展帮扶活动,为其送去米油棉被等,还将女儿的文具、书籍和衣物分发给程纯君四个女儿,切实解决她们实际生活的困难。贫困户林早珍,年逾八旬,患有眼疾、腿疾,行动不便常年卧病在床。自从驻村后,我常常自费买常备药送去,叮嘱她照顾好身体:“腿脚不好您使唤我们,眼睛不好我们就是您的眼睛。”
到大寨社区以来,我率工作队员用真心真情帮扶换来了贫困户的真情相待,拉近了工作队和帮扶对象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群众认可度,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了贫困户家中。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编辑周睿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