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培育选择促产业发展特色化。分析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等因素,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脱贫增收支柱产业,积极盘活搬迁群众“三块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年共种植高山冷凉有机蔬菜余亩,培植高海拔红花油茶亩,并配套建成2个冷库、1个分拣中心、1个经果林育苗基地,并完成育苗40万株,出售苗木10万株。
二是重产销对接促生产销售一体化。引进贵州大丰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夜郎叶含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资金1.1亿元修建农旅观光综合产业示范园,并组织贫困农户、致富带头人等注册成立贵州省云上结构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食用菌。同时,以“黔货出山”为抓手,实现云上结构系列产品出山,成功打造并推出云上结构系列产品“云之味西瓜”“毛姑食用菌”“夜郎黄金猪”“熊大爷蜂蜜”“山喀咖土豆片”等进入市内各大超市进行销售,稳步推进农业产业产销一体化发展。
三是重辐射带动促利益联结精准化。建立以村域“公司+”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精准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捆绑贫困户抱团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建立“1+N”产业叠加扶贫机制,以一个主导产业带动叠加多个产业全覆盖,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贫困户互帮互促、科技引领扶贫和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引导、支持和激励新型经营主体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更好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供稿:赫章县委改革办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第31期
微编:何林垚
“贵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