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章县石板河村凿出幸福新生活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31/5972056.html

二十多年前,这里悬崖峭壁、深山老林,村民出村赶集要步行一天,村里娶不到媳妇的年轻小伙比比皆是,这就是赫章县白果街道石板河村。

为打通和外界联系的通道,不再冒险翻山越岭,年,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民投工投劳,在绝壁之上成功“凿”出一条挂壁公路。

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凿出了一条长米的人行通道,年,公路被进一步平整夯实为可供车辆通行的“挂壁公路”。

年,这条“挂壁公路”在“村村通”硬化路工程中改建为水泥公路。因路段划破绝壁,顺山而过,看去犹如挂在山腰,被称为“挂壁公路”。

看着在峭壁上凿出的公路,一位高龄老人当年感叹说:“真厉害,就连鸟都扒不稳的大岩,共产党带起人们可以开出一条路来!”

年前,石板河村交通闭塞,要走出山外,需绕道5个多小时,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影响了全村的生活质量,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村民生活贫穷,也不重视教育。居住的是砖瓦房或茅草房,只有2人高中毕业,每年进入初中的不过寥寥几人。

贵州画报图

随着“挂壁公路”的通车,石板河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昔日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也因“挂壁公路”而走进人们的视野;那条石板河也成了人们心心念念的怡情之地。

“公路修通以后,交通便利了,石板河村村支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完善全村的基础设施,共完成通村、通组、连户路共40多公里。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小平房,居住环境极大改善。”石板河村支部书记闵诗学说。

为了不断增加群众的收入,村支两委一方面加大力度强化村民的教育意识,一方面带动大家发展产业。今年,全村专科以上学历共有70多人,还出了1个博士,1个硕士。

唐仁敬是该村周家坡组村民,他看到因挂壁公路慕名而来的人多了,利用这个机遇开起了“挂壁公路山庄”,做起了“农家乐”生意,还办起了养猪场,养了多头猪,并加工腊肉、香肠等赫章农特产品销售。自己喂养的猪还被开着房车到石板河旅游的游客称为“百草香猪”。

“今年我有个想法就是带着老百姓一起搞,做个示范。我发了几十头猪给周围的群众喂养,然后以比市场价高的价格给他们回收回来,把腊肉等农特产品做出规模。这样大家都得利。”唐仁敬满有信心地说。

像唐仁敬这样因挂壁公路通车了而有创业想法的村民不少。30岁出头的苗族女同胞马其英是瓦房组村民,因为她敢想敢干有思路被推选为村民组组长。

她兴致勃勃地说:“我们石板河的路修通后,来旅游的人也多了。他们看着我们穿的衣服很好看,他们说特别喜欢。我就组织我的好姐妹们来做,让喜欢的旅客都能买到。像我们家这套衣服都要一千多元。今年我们都做了好几十套卖出去了。”

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凿路精神,让慕名到白果街道石板河的王先生十分感慨。他被挂壁公路的奇险所震撼,被村民的凿路精神所感动,被群众的致富信心所鼓舞,也为挂壁公路给人们带来了红利而欣慰,情不自禁以《挂壁公路行吟》为题,写下这样的诗句:“长风绕巘寒鸦唳,峭壁迎天涧道狭。鬼斧神工开驿路,山村巨变富农家。”

曾经的石板河,悬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如今的石板河,幸福生活叫人心怀憧憬。年脱贫了的石板河村,多户群众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养猪的养猪,养羊的养羊,养牛的养牛,有技能的就利用特长加工民族服饰,或制作精致芦笙……整个石板河沸腾起来了,人们在青山绿水间看到了商机,在乡村振兴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挖掘石板河村的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依山傍水打造以休闲康养、亲近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让石板河真正成为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乡村示范样板。”白果街道办主任周遵龙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