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这是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的明确要求。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动态监测帮扶、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这为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后,贵州如何抓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纲领,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要清醒看到,与脱贫攻坚相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更长、范围更广、难度更大,是一场“持久战”。 对贵州而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既是事关长远的战略问题,也是事关当前的紧迫问题。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如何守住脱贫攻坚的成果,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如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全国两会期间,贵州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新时代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大家认为,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把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抓实抓细抓到位,迈好步子、干出样子,就一定能创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灿烂明天。 杨永英代表: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这五年,我们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受益最多、感触最深,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的温暖,大家发自内心地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谈起“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黔西南州州长杨永英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黔西南州7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5.2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杨永英最为关心和 “脱贫不返贫,产业是关键。乡村振兴首先要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杨永英认为,黔西南州要坚持“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市场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思路,巩固现有的特色食粮、优质蔬菜、精品水果、茶叶油茶、中药材五个百万亩工程,发展好新增四个百万亩产业,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直供基地;新建一批种加销一体、农工贸联动、产镇景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培育农特产品品牌;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精心拓展乡村文化、康养、体育、美食、客栈、礼品等业态,加快乡村服务业振兴。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我们不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就业能力,下一步还要在‘培’‘引’‘用’上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加快构建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体系建设。”杨永英对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充满了信心。她表示,黔西南州将对乡村现有劳动力进行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技能培训,将其培养成为职业农民;针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引进一批热爱乡村、农业高层次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通过规划建设前景好、政策配套全的产业园和创业园,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转化成为乡村新型农民。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杨永英说,黔西南州在文化扶贫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十四五”时期还将在内涵、特色、业态上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此外,黔西南州还将以推进乡村集约化布局、景区化建设和绿色化发展为目标,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实施乡村绿化工程,推进乡村生产、生活、消费绿色化,使乡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脱贫攻时期,黔西南州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基层组织为脱贫攻坚夺取全胜提供了坚强保障。在杨永英看来,巩固拓展好党建扶贫成果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要把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她表示,将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部署,利用今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契机,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法治宣传,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建立乡村振兴三级考核机制,强化跟踪考核问效,推进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扎实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王能军委员: 让满山油茶树变群众“摇钱树”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基础。产业重点不突出、基础不夯实,何谈乡村振兴。”在全国政协委员、铜仁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铜仁市委主委王能军看来,“十四五”开局之年,他要做的就是协助发展好铜仁市的油茶产业,让“梵净茶油”香飘万里。 王能军认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是因地制宜,选准最具优势的产业。铜仁油茶栽培经营距今已有年历史,产出的茶油品质上乘。为此,铜仁将油茶作为主导产业,从年起,连续十年出台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年成立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持续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到年,铜仁市油茶基地面积达.41万亩,产值12.54亿元。
“我们走好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并且取得了成效,年油茶产业助推了全市4.1万人脱贫增收,在铜仁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油茶是功不可没的。”今后的工作中,王能军将继续协助好市委、市政府,走好油茶产业发展第二步,那就是久久为功,找准问题逐个击破。 解决好规模化的问题。规模决定市场,有大规模才能抢占大市场。当前铜仁油茶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这万亩必须管好护好,不断提质增效。同时抓好沿河、德江、思南、石阡等油茶适宜区的基地建设,抢抓春季造林时节,持续扩大规模。
解决好产业链的问题。做优油茶纵向产业链,形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栽培管理、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做活油茶横向产业链,发展休闲旅游和康养产业,满足消费者观光、度假、养生等多元化需求,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解决好品牌化的问题。当前铜仁已有油茶经营主体家,培育了梵净山、梵真坊、仡家、大棋成等油茶产品品牌16个,其中有机认证4个、全国森林经营认证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下一步,铜仁还要聚指成拳,着力培育百亿级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打造中国油茶贵州示范。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我们绵绵用力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需久久为功。我相信,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下,铜仁满山的油茶树一定能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王能军说。 文正友代表: “绿色让我们更美更富”
“我们海雀村过去是‘苦甲天下’的地方,村里流传有一句顺口溜‘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雾起门坎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做地皮磨’。以前我们村30多个山头全部都是光秃秃的,土地沙化严重,粮食种下去收成不好,耗子吃包谷都要跪下去才吃得到,群众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村民安美珍一家4口人只有3个碗。”谈起海雀村这些年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感慨万千。 “30多年过去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家两代人的关心下,在海雀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现在海雀变美了、变富了,全村种树、造林、恢复生态、改变人居环境,有了造福子孙万代的‘绿色银行’,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努力奋进。”文正友说。
谈起现在的海雀,文正友说了一个关键词——“绿色”。他说:“绿色改变了我们的命运。30多年以来,我的父亲文朝荣带领我们吃尽千辛万苦,把海雀这片林子种了下去,又好好的保护发展起来,土壤肥沃了,水源充足了,生态变好了,粮食产量也提高了,海雀人从之前被人家看不起到现在的了不起。年我们全村就脱贫了,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海雀人的贫苦命运被彻底改变。” “绿色让我们更美。”文正友很骄傲!“现在我们海雀树多、水多、空气好,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房。”数据显示:海雀村全村林地面积有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7.21%。“以前满山黄沙、满地黄泥,变成了现在的山清水秀、小桥流水,群众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变,景美、人也美了。” “绿色让我们更富。”文正友很自豪!“海雀林子里的松果、松籽平均每家每年就能卖到元左右,全村林木价值达到了多万元,人均约10万元。我们还通过抱团发展、入股分红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业,去年群众分红32.34万元。”数据显示,目前,海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万元,村集体经济万元。
文正友对乡村振兴充满了期待,他认为,今后要继续保护好海雀的绿水青山,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养鸡等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的生态、经济两个方面的效益都发挥好,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海雀路子。“我要依托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和民族文化等资源,带领更多群众发展民宿、搞好农家乐,让海雀人都端上‘绿饭碗’、吃上‘精神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搞好蛋鸡养殖、中药材种植、食用菌、苹果等产业,让每个村民都当上股民,争取分红年年有增加,让群众更富、海雀更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许邵庭方春英盛道利 编辑刘诗雅 编审田旻佳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