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到拱桥记赫章县双坪乡拱桥村支书李亮

位于赫章县双坪乡东南角的拱桥村,宁静的夏天夜色撩人。蛐蛐唱着动听的歌曲,微风吹过树缝发出“沙沙……”的声音,阿鲁河降低了音调轻轻伴奏,组成了一首婉转的乡村夜曲。此时本该是沏一壶甜茶静享夜曲的时候,但作为村支书的李亮贵,却还在村委会办公室为脱贫攻坚工作绞尽脑汁。  扶贫路上有妻儿  按照惯例,每年“五一”,李亮贵都会带上妻儿到外地旅游。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他们一家三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渡过人生中最浪漫的“五一”长假。  5月1日早晨,几只喜鹊在拱桥村和平组刘永祥家门前欢叫不停。以刘永祥的预感,这是客人登门拜访的吉兆。就在他陷入深思的时候,李亮贵带着妻子、女儿来了。  “老李,你家里太乱了。今天有时间,我把媳妇娃娃带起来帮你收拾哈。”这句话如春风细雨涌进刘永祥温暖的心房。

在刘永祥家里,李亮贵一家三口忙里忙外,叠被套、洗碗、拖地……经过两个多小时努力,房屋被收拾得干净、整洁、温馨、舒适。  “李支书的媳妇娃娃从赫章跑过来帮我打扫卫生,说起来我都害羞。大热天的,看到他们一家三口满头大汗,我…!”刘永祥一脸惭愧的样子。  据了解,李亮贵是双坪乡政府一名普通职工。因基层经验丰富,能力强,年12月至年8月,他先后被派到拱桥村、大石村和安山村担任村支书。年9月,又被调回深度贫困村拱桥村复任。驻村期间,他的妻子、女儿多次到村与他并肩作战。  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李亮贵日夜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考虑到丈夫工作辛苦,妻子黄兴毅然带上女儿来到拱桥村和丈夫一起抗疫。  黄兴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丈夫太辛苦了,有时候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为了减轻他的工作负担,公婆到贵阳看病我们都没有告诉他。看他工作忙了,我就带上女儿,去村里给他洗衣做饭,陪他走访贫困户……!”  “李支书的夫人了不起,为了支持李支书扶贫,经常带着女儿来村里,有时候大半夜都还在和我们走访贫困户,给村民做家务,帮了我们村大忙。”村主任任朝永说。  满腔热血洒拱桥  年9月,李亮贵再次来到拱桥村。全村6个村民组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40%。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环境肮脏、群众贫穷是该村的四张“名片”。  “全村还有3个组未打通通组路,村民出行不便,靠人背马驼;有的住户吃房盖水、‘地摊水’,有的要到几公里远的地方挑水等水,饮水十分困难;住户周边的道路两旁白色垃圾随处可见,风吹满天,还有几户人家人蓄同居,进屋都下不了脚;部分村民房屋破旧,家徒四壁!”李亮贵说。  这些场景,如一场惨淡的剧情扎进李亮贵的灵魂深处,他几多魂牵梦绕,醒来时已在泪海里。“经常梦到和平组刘永祥一家5口拥挤在破瓦房里……,上冲组何顺军家人蓄同居……那时我就想,一定要扎根拱桥,努力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  年9月26日,李亮贵召集拱桥村委班子召开支部会,专题部署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这次会议,是李亮贵和村委班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誓师大会,标志着该村将迎来扶贫“春天”。

会议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先后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共余万元。年种植半夏30亩。年入股九鼎公司种植附子亩、半夏亩,合作社自身种植前胡30亩,流转土地费元/亩,预计年总用工余人次,发放务工费16余万元。  据了解,该村还向县水务局争取余万元修建5个蓄水池,解决全村3个村民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争取余万元修建通组路23.2公里。  李亮贵告诉笔者:“年来,我们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17户,生态补偿11户,政策兜底10户,养牛直补65户,可乐猪易地养殖分红49户,种植葡萄、食用菌分红15户,享受每年元食用菌大棚确权67户、教育资助人。培训厨师5人、种养殖能人人。”  “目前,我们村交通便利,饮水、住房安全有保障,产业发展有盼头,群众收入逐年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李支书带领我们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结果!”副支书刘文云说。  情深义浓谢恩人  “感谢共产党,感谢李支书,经常给我们送救济,帮我们把路修到家门口,把水拉到家门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营盘组80多岁老人李龙亮一边吧嗒吧嗒咂着“皮子烟”,一边和老伴坐在家门前的绿荫下闲聊。  将时光回放至年10月,李亮贵带领村干部在李龙亮家门前调解通组路土地纠纷,忘记将半包烟落在地上。半个多月过去了,当李亮贵再次回到营盘组,李龙亮老人却掏出那半包发霉的烟塞到他兜里。  “老人平时也抽纸烟,可他却将那半包发霉的烟原封不动归还给我,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李亮贵说。  据了解,李龙亮属贫困人员,人善良,性格耿直,平时李亮贵和村干部对他照顾有加。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中,李亮贵亲自带领村干部给老人送床、被褥和衣服,老人满怀感恩。  在拱桥村,对李亮贵满怀感恩的不单是李龙亮老人,平桥组任朝远的6个孩子更是情深意浓。  任朝远户属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多,劳动力少,住房拥挤,条件非常艰苦。驻村以来,李亮贵对其十分关心,率先将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畴,经常带领村干部上门动员搬迁。经多次动员未果后,年底,李亮贵积极向拱桥村联系领导反映,最终将该户纳入危房改造项目,帮助建成住房余平方米。每次李亮贵经过任朝远家门前,他的几个孩子便会依依不舍,拉的拉手,拽的拽脚,扯的扯衣,哭喊着挽留李亮贵吃饭。

年5月1日,李亮贵和黄兴去和平组邹绍举户走访,邹绍举强烈挽留李亮贵夫妇吃饭被回绝后,又拿着两个苹果朝李亮贵追。  邹绍举系特困供养人员,期间其特困供养金被“亲戚”领取后未归还。年3月,李亮贵带领村班子把双方喊在一起,为老人追回资金,从此老人就把李亮贵当亲人。    “李支书对老百姓不错,他先后两次来到拱桥村,这里似乎已变成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已经和拱桥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副主任李龙元说。

通讯员陈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