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的战斗,共奔小康的奇迹广州日报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向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

聚焦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12月15日起,广州日报推出《人间奇迹》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

一个庄严承诺,一场奋勇攻坚

一个人间奇迹,一曲奋斗赞歌

摆脱贫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目标、念兹在兹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举全党全国之力推进落实。

从乡间到田野,从产业到生态,从教育到医疗……到处都是勤劳致富的身影,到处都是澎湃奔涌的活力。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上下同心、顽强奋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的篇章。

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的梯田种满了蔬菜。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目标在前、胜利在望,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我们何其幸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咫尺;我们何其自豪,全面小康的愿景一步步走向现实;我们何其振奋,要把减贫脱贫的奇迹写在神州大地。

这是一场合力汇聚的攻坚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凝聚各方面力量,要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历史上,这里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人们种田耕地,靠天吃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反映了当地生存条件的贫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毕节市响应号召,全力帮扶。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广州与毕节相隔千里,却心系一处。共饮一江水的地理亲缘,化作对口帮扶的深厚情缘。从机制到理念,从资金到人才,热火朝天的帮扶场景,每一天都在上演,每一天都带来新的改变。

这是一场责任担当的考验

说起这两年家乡面貌的改变,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的“致富能手”周巧深有体会。从前,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周巧和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生活拮据不说,常年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也令她忧心忡忡。随着帮扶工作全面开展,一座座种植大棚拔地而起,薰衣草、石竹、芝樱、迷迭香等各类鲜花妆点田间地头,远销国内海外。产业扶贫的春风,送来了技术,创造了就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曾经贫穷的周巧,如今已成长为公司的管理人员,每月元工资让一家人的小日子红红火火。得益于广州的扶贫协作,“铁匠”变身花匠,花海引入花城,毕节花海与花城广州形成暖心的互动。

从年退休至今,原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开枝已经在扶贫战线上奋战了14个年头。陡峭的大山,崎岖的小路,他的身影和足迹遍布每一个村寨。他助力易地搬迁,圆了户深山农民的“安居梦”;他引进20多家企业在百色投资兴业,帮助4万名移民实现“乐业梦”;他动员社会筹集资金3亿多元,帮助8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生命不息,扶贫不止。这位身材魁伟、慈眉善目的老人早已把百色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广州港华公司花卉育种育苗种植基地。铁匠乡的花海、只是广州对口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从百色到毕节,广州的扶贫之路从未中断。这几年,广州对于脱贫攻坚的投入,一直不遗余力,成立专门机构,建立联席制度,选派大批干部,加大资金投入……以产业带动就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到贵州投资,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受益面大的特色农业基地;以教育扶智、扶志,发动个学校与毕节、黔南州的个学校结对帮扶,不断提升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毕节、黔南州的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对口的医疗人才,当地人大多“小病靠扛,大病靠熬”,甚至把小病拖成大病。几年来,广州个医疗机构与毕节、黔南州的个医疗机构结成对口帮扶。一批广州医生医院骨科、皮肤科、小儿外科等科室的空白。其中,毕节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全市首个宫颈癌筛查中心、乳腺癌筛查中心和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开放不到半年,已有超个妇女儿童受益。

当前,广州承担了4省市、2个自治区共44个县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任务。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在各个“战场”上激荡起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这是一场精益求精的战役

用真情,干实事,便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脱贫攻坚的脚步。在帮扶贵州省特别是毕节市、黔南州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广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尽锐出战,响鼓重锤,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年,广州向毕节市、黔南州提供财政援助资金达到9.4亿元,对两地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新增引进广东省投资企业数55家,带动脱贫人口突破23.万。

实践证明,坚持精准精细精心,注重实际实用实效,就能找准穷根,开对药方,让脱贫成效经得起群众检验。

精准,就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在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对于贵州而言,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是禀赋也是优势。如何在脱贫工作中闯出新路、找到抓手,必须因地施策,区别不同情况。为此,广州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为契机,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运作,重点推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与大湾区市场对接。今年以来,11个“菜篮子”工程基地相继建成,累计销售农产品20.55万吨、销售收入17.61亿元,带动12.19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的梯田种满了蔬菜。精细,就要落细落小、善作善成,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来。近年来,广州以扶贫车间建设为抓手,送订单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牵手当地共建个扶贫车间,吸纳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同时,鼓励和推动服装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订单+车间+贫困户”模式,到贫困乡村共建“扶贫车间”和“扶贫农场”。家门口能就业,收入还节节高,有效实现了空心村不空心、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

精心,就要踏实做事、勤恳办事,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在赫章县第三中学,一间别具一格的历史教室,吸引了无数到访者的目光。墙上的展板将历史娓娓道来,两侧的橱窗摆放着各种物件,有辛苦淘来的地图,有精心复制的文物,有实景还原的模型,有栩栩如生的雕塑。在一批广州名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近距离触摸历史,多形式参与课堂。这些扎根脱贫一线的老师们,带来了先进理念,拓宽了学生视野,以传帮带的形式,手把手地帮助当地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水平。据了解,在广州教育帮扶的深入推进下,仅年便为毕节、黔南州两地培训教师达3万余人。

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的梯田种满了蔬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现在,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和决战期,我们不能犹豫,不能懈怠,更不能有丝毫歇歇脚、松松劲的念头。咬定目标,迎难而上,一鼓作气,真抓实干,广州就一定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册上写下辉煌篇章,创造新的奇迹!

文:广言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唐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