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赫章县六曲河镇碾房村碾房组的申家沟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茂林修竹,一栋栋猪舍掩映其中。养殖场虽然外观看着有些年头,但院内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的树整齐成行。
该养殖场于年修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通过“猪—沼—菜(果)”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养殖,让人们印象中臭烘烘的养殖场华丽转身。
六曲河镇生物资源多样,是赫章县草地生态畜牧业重点镇之一。该镇可乐猪肉质好,是加工火腿、腊肉的优质原料,镇上建设有可乐猪良种繁育基地,不少群众通过养殖可乐猪增收致富。
养殖扩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但也产生了环境问题。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平衡发展与生态成了六曲河镇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曲河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以养殖为基础,通过建设生态养殖示范点,利用扶贫资金引导群众建设标准化配备有粪污处理系统的猪圈,推广“猪—沼—菜(果)”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将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实现养殖业绿色发展、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全镇养殖场、散养户都统一建有沼气池,全部推行‘猪—沼—菜(果)’模式,将养殖与蔬菜、果、林相结合,实现生态循环发展。”该镇党委书记朱友雄介绍。
申家沟养殖场占地亩,建有猪舍26栋,目前存栏猪余头。为解决粪污问题,养殖场投资建设了1个立方米、5个立方米的沼气池,并引进了粪便干湿分离机一台。
“养殖场产生的粪便通过干湿分离机处理后,干的还田,湿的流进沼气池进行二次处理。”养殖场场长卢凤奎说。
“我们铺设有管道,连接山下的1亩樱桃林,沼气池产生的沼液通过这些管道灌溉樱桃林,既充分利用了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又生态环保,还省下了一笔肥料钱。”卢凤奎介绍,除灌溉樱桃林外,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还灌溉了70亩菜地、草地。
原本难以处理的粪污问题,通过干湿分离机、沼气池系统处理后成了“宝贝”,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沼气还供应了养殖场后勤日常所需电能。
村民孙良书家的猪圈坐落在樱桃林里,眼下樱桃花含苞待放,空气中不仅没有猪圈“臭烘烘”的味道,反而有淡淡的樱桃花香味。
“我家的猪圈有70平方米,年通过政府补贴1万元、自己投资2万元修建,配套铺设了管道连接化粪池。我又在猪圈周围种植了0余棵樱桃树,粪污处理后就用来浇灌樱桃树,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去年光是樱桃就卖了1万多块钱!”孙良书说。
“经过几年来的宣传引导,现在镇上不管是养殖场、散养户都按照‘猪—沼—菜(果)’模式发展,以前令人头痛的粪污现在都成了有机肥料。”朱友雄说,镇党委将立足全镇实际,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杨婷婷李玲高大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