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安乐的暖心书记记全国脱贫攻坚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zgmuyw.com/xinwen/8486.html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阳光洒在赫章县安乐溪乡的土地上,暖意融融。夹在两座高山间的安乐社区,水泥路干净整洁。路旁,安乐河静静流淌,春风轻拂,河面上波光粼粼……

谁会想到,这个距离赫章县城百余公里的美丽山村,曾是全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贫困发生率达31.79%。

“我来报到的时候,只有一条通到乡政府的公路。”年7月,31岁的蔡明臣放弃选调到毕节市委办公室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去安乐溪乡担任乡长。“我想过这里条件艰苦,但没想到有这么老火。”蔡明臣说。

看到安乐溪的群众生活并不安乐。蔡明臣心里暗忖:既然选择了这里,就要多做暖心事,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让安乐溪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强基础补短板,产业“破冰”暖意浓

“这段时间抓点紧,不要误了春耕农时。”

“你们覆的土还要再厚点,得8至10公分才行。”

……

在平顶梁子的魔芋种植基地,蔡明臣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科学种植。“这里是安乐最大的一块平地了,必须要利用好。”蔡明臣说。

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后,蔡明臣更加确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是基础。

然而,在沟壑纵横,土地破碎的地形上发展产业谈何容易?回首来时路,写满了艰辛。

在安乐溪乡的3.21万亩耕地中,95%属于25度以上坡耕地,村民只能靠种植苞谷、洋芋维持生计,大规模的产业几乎为零。更让蔡明臣感到头疼的是,因为基础条件差,乡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没有劳动力,做什么都很难……”蔡明臣苦涩地说。

在下村走访时,蔡明臣碰到了因事返乡的平顶村村民文付贵。从文付贵那里,蔡明臣对年轻人大量外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是我们不爱回家,而是回趟家太难了,更别说在这里发展。”文付贵说,因为不通公路,以前从赫章县城坐班车,只能到安乐溪街上,然后步行5公里左右回家,“一身干净衣服,经常搞得灰蓬蓬的。”

几年前,平顶村村民魏义贵找了个外地媳妇,第一次带回家时,媳妇就被弯弯拐拐的山路给吓住了。没办法,他硬生生背着媳妇爬坡上坎,才回到山沟里的家。

年12月,蔡明臣任安乐溪乡党委书记。他走遍了安乐溪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遍访了户贫困户。他逐渐意识到,完善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要想富先修路。

5年来,蔡明臣精心谋划项目,主动向上对接,共争取立项建设脱贫攻坚项目个,总投资8.2亿元。全乡建成通村通组公路公里,实现了村村寨寨通公路。

看到宛若绸带般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文付贵毅然辞掉了在广东每月元工资的工作。他用一年时间,潜心学习魔芋种植技术,年贷款30万余元,流转土地亩发展魔芋产业。

为了帮助文付贵起步,蔡明臣划拨了产业发展资金,给文付贵支付了1年的土地流转费。

“书记真是太暖心了,不仅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还触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去年,基地仅务工费用就发出去30万元,为多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务工的机会。”文付贵说。

在支持致富带头人发展的同时,蔡明臣始终把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作为推动富民强村的重要载体。安乐溪乡按照“强社带弱社”发展方式,成立了赫章绿色安乐溪天麻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3个村(社区)实行抱团发展、联合经营。如今,集体经济积累达万元。

群众的笑脸,给了我温暖

“喂猪拴两头,一头是猪,另一头是猪槽。”多年前,这是安乐溪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打开卫星地图,安乐溪是典型的“三沟六面坡”。无奈,群众只得居住在安乐河畔的半坡上。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就成了最好的脱贫出路。

然而,群众受故土难离情愫影响,并不愿意搬离。蔡明臣清楚,这项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宣传动员是关键。

家住甘河村环岩组村民朱青翠的丈夫因病去世,一家老小的重担都压在她的肩上,生活艰苦。为了动员朱青翠搬到赫章县城的集中安置点,蔡明臣顶风冒雨登门拜访了十余次。

“你家这里条件老火,苦了几代人,难道你还想让下一代也跟着受苦吗?”在蔡明臣苦口婆心劝说下,朱青翠终于松口答应。

搬迁到安乐溪乡圆梦社区的马金兰,因丈夫患有精神疾病,走失多年;马金兰右脚行动不便,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压力很大。蔡明臣多次到她家走访,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将她家整户纳入低保,并将马金兰聘为政府保洁人员,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年以来,安乐溪乡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

群众事,无小事。细心的蔡明臣用13本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全乡边远地区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记者翻开其中一本,里面记录着这样几句话:青山村杉树组是安乐溪乡最边远的一个苗族寨子,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们常说,“一到雨天,泥巴就翻过了脚背。”

年10月,蔡明臣组织乡机关脱贫攻坚党员先锋队来到杉树组,和村民们一起推砂石、拌混凝土,硬化连户路4.7公里、硬化院坝4平方米。村民安学芬激动地说:“原来我们这里的路不通,现在走起路不费力了,车子都能开到家门口。”

为帮助群众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蔡明臣协调项目资金余万元,帮助户贫困群众实施危房改造工程。青山村杉树组村民王德京说:“为了帮我家建房子,蔡书记跑了十几趟,现在搬家入住了,心里很高兴。”

民有所居,心有所安。回到宿舍,蔡明臣在走访本上写着:“群众的笑脸,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我的心也跟着暖了。”

爱心服务站,细爱汇成暖流

在蔡明臣的带领下,采访车在安乐溪蜿蜒的马路前行,最终在平顶村村民文化广场上停稳。

“书记,你又来看我们了。”刚下车,82岁的村民魏山伦就热情地和蔡明臣打起了招呼。

原来,魏山伦和一群老年人趁着天气晴好,特意到村民广场旁的“安乐溪乡平顶村脱贫攻坚爱心服务站”义务理发。

记者注意到,爱心服务站面积不大,只有2间房,一间放着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另一间房则被隔成了两个洗澡间,两个房间的过道上,装上了一面镜子,成了“理发屋”。

理发师文正伟是1名党员志愿者,手法娴熟。他说:“我是安乐溪乡综合执法大队队员,已经50多岁了。来政府工作之前,我在街上开了家理发店,60岁以上的人免费剪。去年,爱心服务站建起了以后,又拾起来原来的手艺,主动报名义务为大家理发。”

在安乐溪乡,像文正伟一样的志愿者理发师有14人。他们暖心的服务,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5岁的退伍军人刘天成说:“每个月,我习惯剪2次头发,以前每次都要到乡场上,很麻烦。现在爱心服务站就在家门口,方便多了。”

如今,安乐溪乡已在14个村(社区)成立了13个爱心服务站,每个爱心服务站设1间爱心洗衣间,由1名扶贫专岗,负责周一至周五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鳏寡老人的衣物集中收集清洗。

“每个星期,村里的扶贫特岗刘朝艳都会到我家里来帮我收洗衣服,洗好了还给我送到家里,真是太贴心了。”平顶村“五保老人”文正松感动地说。

“他总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当成亲人,也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说到蔡明臣,安乐溪乡政府工作人员都竖起大拇指。

阳光普照处,温暖遍大地。蔡明臣用心、用情给了安乐溪人温暖,但对家人,他却有些愧疚:“妻子刚生完孩子,我只陪护了5天就回到工作岗位。不过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再多付出也值得。”(高大涛李学友张律李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