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彦,年7月到毕节市赫章县兴发乡丫口社区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回首自己的驻村路,有几名村民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张发荣就是其中的一个。张发荣今年58岁的,年妻子病逝,大女儿出嫁多年,小女儿和儿子都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张发荣一个人,就靠种些庄稼和养猪、养牛抚养两个孩子读书,很不容易。
我到他们家走访了解到情况后,就跟村干部一起,帮他们家争取养牛直补、帮张发荣争取每月元工资的保洁员公益专岗、帮他们家争取低保……最后,了解到他家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规定,就一趟趟地送他们一家到县城里看房、选房,直到帮他们一家搬进置办好所有家具,并住进新居。
我们村没有集体经费,18户搬迁户从看房到搬家,都是第一书记开车接送。从每户的看房、选房到搬迁入住,不知跑了多少趟,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过家门而不入。我们村的驻村工作队特别团结友爱,不但天天一起做饭吃,工作也总是互相帮助。走访一般都要结伴,相互拍照作为工作记录,遇到难题也是相互帮衬着解决。
一次,第一书记汤斌去走访时,了解到丫口社区岩脚组他帮扶的一户贫困户女儿生病在家没上学,于是向我求助。我们一起去家里接上女孩后,带着女孩到乡卫生院就诊。检查得知女孩患了妇科病,想到丧父女孩家徒四壁的家境,我自己掏钱为女孩开了两个疗程的药,叮嘱好女孩用法后,汤斌又开上车和我一起把女孩送回家。
我跟那个一脸沧桑、凄然无助的苗族母亲交代好相
还有一次,同事小刘请我和他们一起,到我们村最偏远的核桃组那个深山苗寨里,劝说两户准备嫁女儿的农户放弃,因为两个苗族女孩都还没到法定婚嫁年龄。在此过程中,我都是先和女孩私下交流,然后才和她们的家人谈心。
虽然两户人家的工作做好回到村宿舍已是午夜,疲累不堪。但自己凭一腔真情和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和队友一起,耐心说服了有早婚习俗的两户苗族同胞。俩女孩,也因为我发自肺腑的劝导而想多读几年书再重新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心里就特别的欣慰。那晚,我们也睡得非常安稳踏实。
下沉驻村帮扶一年半来,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每当帮助贫困户做好一件事情,或协助队友处理好一次类似问题,都会觉得很幸福。这一件件事,过程虽然折磨艰辛,最后却是满满的自豪感。尤其是看到一年半来,我们村的一条条泥土路逐步变成了水泥路、沥青路,一幢幢危房全部变成了崭新的安全住房,家家户户的水管都安装到了院子里,贫困学生一个不落地全部入学,所有人生了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我发自肺腑地觉得这段扶贫路走得无怨无悔,这段经历是自己永远的精神财富,必定会让自己终身受益。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编辑潘晓飞编审田旻佳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