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驾车向东北方向行驶7公里,陡峭的山路像一条白色的飘带缠绕在山间。冬日的暖阳照在大地,翻过一座山后,沿着山路一直向下行驶,最后来到一个山谷里,蓝天、白云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铜厂村肉牛养殖寒冬腊月,记者来到赫章县可乐乡铜厂村。
笔直的通组路、干净的院落、劳作的村民......这是记者进入铜厂村看到的场景。
铜厂村是可乐乡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户籍人口户人,其中少数民族户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通过发展红花种植、肉牛养殖、能繁母牛养殖、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外出务工、扶贫专岗等方式多措并举来拔除穷根、战胜贫困,截至年底,铜厂村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94%。
“你们来了,快来家里坐嘛。”看到我们的到来,59岁的村民陶文泽拉着我们到他家中作客。村民陶文泽种植红花陶文泽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洗菜、淘米、浇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实现了村村通水,极大地改善了铜厂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陶文泽笑眯眯地沏了一壶茶,说起了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你们肯定猜不到,这些年我们村泥巴路修好了,‘铁锈水’变成了自来水,孩子们出去打工了,我年纪大了,把家中的1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种花红,平时做些简单的管护工作,一年的流转费和务工费能得元,年终保底不低于元。”村民陈信举养羊60头“我今年56岁了,外出打工已经没有年龄优势,通过村里的项目直补和特惠贷发展养殖,现在养了70多只羊。”铜厂村丫口组的陈信举同样感受到巨大变化,一提到产业发展,陈信举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据了解,年铜厂村村两委通过申请66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扶持7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项目,其中养牛户67户、养羊户2户、养猪户1户。
此外,铜厂村通过“支部+村社一体合作社+龙头公司+贫困户+基地+市场”的运作模式,规划发展红花种植亩,由贵州昊冠宸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统一收购,针对发展能力较弱的47户贫困户每户1亩保底获得不低于元收入,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保障至少1人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加大引导外出务工工作力度、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强对群众的扶志教育,发扬比学赶超精神、探索发展高效的种养殖业、向先进地区学习成功做法、引进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多渠道增加群众致富门路,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铜厂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志勇信心满满地说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弘弢编辑胡蓉编审肖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