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大雪初霁的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宁静而祥和,万亩林海的树尖上点缀着皑皑白雪,黔西北民居掩映在林海间,时不时传出几声犬吠。
海雀村万亩林海
作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曾经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如今破茧化蝶,华丽转身,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亲切关怀,赋予毕节“两新”使命:毕节试验区要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毕节试验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毕节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海雀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依托生态写活发展文章,特色产业风生水起,乡村旅游日渐兴旺,群众发展动力十足,打开了全村多名群众幸福生活的密码: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元,一半以上的人家购买了小车。如今的海雀,幸福的事儿说也说不完。
马金学女儿马莉开车前往集市购物
买辆轿车陪嫁女儿 村民马金学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女儿马莉要出嫁了,马金学给女儿买了一辆8万元的小轿车作嫁妆,这个消息,在边远的海雀村一下子成了热点新闻。 “买小车给女儿作嫁妆,得益于这些年收入的节节攀高。”马金学开心地说,特别是年的国储林项目,让他们家一下子进账7万多元。
上世纪80年代,海雀村生态环境恶劣资料图
“30多年前,为了生存,文朝荣老支书带领我们饿着肚子上山种树,种绿了30多个山头,种下了一万多亩林海。慢慢地,山绿了,粮丰了,大家慢慢吃饱了肚子。”马金学说,让人惊喜的是,年海雀村亩林子进入国家国储林项目,全村共获得补贴.8万元,满山苍翠的林子,一下子变成了“提款机”。 在村支书文正友看来,万亩林海不仅是“提款机”,还是“印钞机”。 近年来,乘着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东风,海雀村围绕万亩林海谋划发展文章,在林下试种了亩板蓝根、射干等中药材,建起了亩的食用菌大棚,打造了亩矮化苹果基地。 产业的发展为海雀村的群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马学金利用村里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加上自己做村医的收入,把大女儿送到大学毕业的同时,自己还在年购买了小车,阔步迈向了小康。 此外,海雀村还建起了个服装加工厂,正在向赫章县扶贫办申请5万羽的林下养鸡项目,随着以林下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海雀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康庄大道。
海雀村生态建设显成效况华斌摄
“旅游饭”越吃越香甜 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六,赫章县河镇乡赶集的日子,海雀村村民王兴方开着车往集市上赶。 “要过年,提前买一些年货,顺便买些改装民宿用的材料,趁这段时间没啥事,抓紧打造一下。”王兴方一边开车一边说。 年,王兴方靠着民宿的收入就达到了元,这让他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想趁过年之前把民宿重新装修打造,吸引更多的游客入住。
王兴方妻子在整理民宿的房间
入住王兴方民宿的大部分来自于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的学员。 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是赫章县为弘扬文朝荣精神所建立的,基地面向全省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培训,是毕节市唯一纳入省委组织部备案管理的5家省级党性教育基地之一。 得益于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的开班办学,海雀村17户村民顺势而为,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民宿,纷纷成为了民宿主。
朱跃花母亲王太分在制作民族服饰
基地以“基地+合作社+农户”为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党性教育培训的开展带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在开办民宿、销售农产品、基地务工等环节增收致富。 年11月,海雀村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分红仪式,15户民宿主参与分红,王兴方身着盛装出席当天的活动。“坐在家里也能挣钱,可把我乐坏了。”王兴方高兴地说。 数据显示,年,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实现培训收入.74万元,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分红11.13万元;带动发展民宿17户,民宿收入21.21万元;解决当地17名群众就业,发放务工工资12万元。 “我要把民宿办好,争取明年民宿的收入超过3万元。”王兴方信心满满。
年11月11日,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举行分红大会,15户民宿主参与分红
民族服饰卖出了大山 26岁的朱跃花是海雀村考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年,朱跃花毕业后,到赫章县河镇乡政府工作。一年后,她毅然回到海雀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她想带领村民谋发展。 本身是苗族的朱跃花把发展的目光瞄向了海雀村具有苗族特色的民族服饰,并为此做了深入的调查:“苗族占了海雀村总人口的95.77%,基本上每家都会做具有苗族特色的服饰,但受制于制作、销售等环节落后,一直都是小打小闹。”
海雀村苗家刺绣况华斌摄
海雀的苗族服饰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变成钱?朱跃花决定自己先探索,她动员母亲做背小孩子用的背带。随后,朱跃花开通了网络直播,把母亲手工制作的精美的服饰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
王兴方把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的学员接到自己的民宿入住
去年,朱跃花的母亲就靠一台缝纫机制作苗族服饰卖,纯收入超过了2万元。 在朱跃花的带动下,海雀村有15户村民做起了民族服饰,户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朱跃花不仅教村民们网上直播带货,还通过赫章县商投局建立了村级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民族服饰和农特产品。 如今的朱跃花成为了海雀村的代言人。年10月,海雀村成立助农直播间,直播销售海雀村的优质农产品,朱跃花成为主播的不二人选。
朱跃花(左)与母亲和妹妹
“我们是新时代的海雀人,我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带领村民们追梦。”朱跃花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海雀村从33年前的海拔(米),人均33(元),到如今万亩林海经济价值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村有轿车的人家有90户,有20个大学生……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生态,在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做足发展文章,奋力推动海雀村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海雀村第一书记孙志勇信心满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星 谢朝政
编辑韦依 编审田旻佳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