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园集团党委赴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开展乡村振兴暨助学捐赠活动。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张玉荣
党建是民营企业凝聚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是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自年在广州番禺成立以来,中国奥园集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党建工作获得中组部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多次获得广东省和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州市“双强”共同体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去年疫情期间,奥园集团第一时间成立支援防疫前线临时党支部,驰援抗疫,集团党委及时向各党组织、各单位和党员员工发出《倡议书》,成立社区党员志愿者先锋队,并通过各渠道全球采购逾万件口罩,及一批批呼吸机、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医疗物资,直接捐赠到武汉及相关贫困县域、基层农村、社区、工地等疫情防控前线,传递党组织的温暖。
以党建引领参与社会治理
奥园集团在做好非公企业自身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引领合作伙伴发挥好红色政治资源优势,推动成立工地临时党支部、奥园商圈党委、番奥社区党委,服务基层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奥园集团以党建引领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在项目前期建设阶段,奥园会作为甲方进行牵头,整合开发团队的党员、总包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党员。如果是旧村改造项目,奥园还联合当地村委的党员,共同成立工地联合党支部。保障工地安全文明高质量施工,慰问关怀、切实解决工人的实际困难。
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破解老旧小区的难题和矛盾,奥园集团在年牵头成立了番禺奥园社区党委,设立8年来,社区党委共协调解决了社区微改造、垃圾分类选点、车位改造,加装电梯等多件大事、难事,让居民、业主的“矛盾不出社区、困难不出社区、诉求不出社区”。
以党建引领商圈繁荣建设。年7月,奥园集团率先参与成立番禺奥园广场商圈党委,建立消费者支部、商家支部等党支部。在疫情期间,向市民提供优质的购物、娱乐服务,以华润万家党小组为首,定点全天候统一采购新鲜蔬菜肉类等生活物资。以党建引领促进商圈繁荣发展。
以党建带动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贵州毕节海雀村曾是苦甲天下的地方,为了深度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奥园集团党委结对帮扶海雀村,定点采购鸡蛋、苹果等农产品,还打造了跨境电商直播间,搭建“公司+农户+商场+社区+电商”五方助农销售平台,通过电商直播带动村民增收,打开农产品销路,助力海雀村乡村振兴。
近年来,奥园集团在贵州威宁,广东五华、蕉岭、大埔,江西宁都,广西浦北等30多个贫困县和贫困村大力推行“奥园乡村振兴模式”以及“县域综合体扶贫”模式,成立全国首家县域综合体集团,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在贵州、广东、江西、广西、湖南等多个人口大县、革命老区县、贫困县,奥园投资上百亿成功打造10多座奥园广场县域综合体。
年1月,广东梅州五华奥园广场建成开业,不仅有住宅社区,还有大型超市、影院、餐饮等,成为五华县的城市名片和商业标杆,投资方还要求在五华奥园广场周边落地产业项目,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
除此以外,奥园集团从年起连续5年派出近名党员、团员志愿者前往广东的乡村学校爱心支教,白天教学生、晚上培训老师电脑技能。通过支教帮扶,有的村办学校首次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全镇第一。老师们还改变了学生们不爱穿鞋上学、不讲普通话的习惯。奥园集团以振兴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以党建促进企业发展
奥园是一家具有红色引擎的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把握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奥园集团坚持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实现党建工作“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开展,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城市更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截至目前,奥园集团拥有多个城市更新项目,逐步实现旧城、旧村、旧厂“三旧”改造全覆盖。在改造的过程中,部分城中村村民但村民改造意愿不强。面对这种情况,奥园坚持党建引领,主动与村委开展支部共建,发动党员员工深入一线,走村访户,认真倾听村民诉求想法,耐心向村民宣讲政策、展望改造前景,推动达成改造共识。
其中,参与改造的广州市增城区南坣村,是增城区第一个通过公开招商方式进行更新改造的旧村,45天改造签约率破8成,创增城最快记录。
奥园集团党委以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抓手,坚持党建促“制度建设、生产经营、基层治理、群团建设、社会公益”的“党建五促”工作模式,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多元拓展工作领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奥园集团至今已走过25年的历程。未来,奥园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稳步前行。(实习记者王中一对此文亦有贡献)
(《小康》·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年7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