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刚至,东起武陵西至乌蒙一夜入冬,绵延的山脉首当其冲迎接新节气的到来,与此同时捷报传进群山深处,喜讯振奋人心,滚滚热潮遍布全省各地。
贵州省年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新闻发布会现场
年11月23日,贵州最后9个贫困县宣布退出序列,至此,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标志着贵州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 贵州,做到了! 回溯脱贫攻坚收官这一年,山河见证了这段非凡的历程。年伊始,贵州从省级层面在全国率先出台《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发出动员令,集中资源力量向“9+3”县(区)倾斜,排出任务书,省市县三级联动层层推进,挂出作战图,支督战队伍尽锐出战,一场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的总攻打响年度战役,以“督”促“战”,将“硬”碰“硬”,推动绝对贫困“见底清仓”。 方案一出“亮剑决胜”,督战启动贯穿全年。在年初疫情的影响下,从“战疫”中抢时间,在“战贫”中补损失,全省上下众志成城,酣战多个日夜,以攻城拔寨的决心,攻克了最后的贫困堡垒。 集中火力一线见真章 三级联动层层压实督战到村 年,贵州全省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5万人,其中缺乏劳动力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64.43%,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纵使难关重重,督战号令吹响,全省迅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未摘帽的9个深度贫困县(威宁县、纳雍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紫云县、沿河县、望谟县、赫章县)进行挂牌督战,对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已摘帽县(区)进行重点督导,并延伸督战督导到村。按照方案,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及其他省委常委重点督战9个深度贫困县,定点扶贫联系省领导挂牌督战3个拟摘帽县,以省总负责、市县落实、重在乡村的管理体制,开展定点督战与巡回督战。 “今夜就战”的思想立起来。全省上下行动起来,领导干部“领战”一线,确保督战责任落实;基层组织“会战”一线,查漏补缺确保落地见效;广大党员“奋战”一线,立查立改确保逐一销号。
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办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风貌。程洪凯摄
重任在肩,立诺必践。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督战,2月28日,视频督战紫云自治县、沿河自治县;4月7日,赴纳雍县督战;5月1日赴望谟县、册亨县督战;6月17日至18日,赴纳雍县3个乡镇督战…… 安顺市迅速制定督战方案,组建市级督战队进驻紫云自治县,同时组织县、乡两级对个行政村实行全覆盖挂牌督战,安排名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员动态走访,日间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夜里梳理信息研讨方案,对问题进行逐一销号整改。 七星关区阴底乡成立乡级挂牌督战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督战落地见效,12个村绘制挂牌作战图、脱贫户跟踪服务图、未脱贫户精准帮扶图,建立脱贫攻坚短板弱项整改台账,实行立查立改。
海雀村新貌。李学友摄
三级联动层层压实,各级督战队伍集中力量,以“双责任”“双台账”“双销号”“双问责”的机制,坚决立查立改、真改实改,及时消除存量问题,动态解决增量问题,抓紧抓实挂牌督战,推动更多资金和项目向9个未摘帽县和有剩余贫困人口的村倾斜,薄弱环节逐项补齐。 筑牢根基建立长效机制 抓产业督就业拓宽致富门路 要脱贫致富,解决产业发展是关键。 在威宁自治县,40万亩蔬菜扎根沃土,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在海拔多米的双龙镇凉山村蔬菜基地,55岁的马敏军正在采收身旁的蔬菜,他笑盈盈的说到:”土地流转了,拿了元流转费,我和老伴就在基地上班了,4个月到手2万元工资,这不比以前强多了。”
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蔬菜种植基地,菜农在采收白萝卜。陈武帅摄
威宁自治县农口部门同志分析,在威宁这个人口大县,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走不出去的贫困劳动力,有些年过半百,只会种地,但又收入甚微,要如何解决这一类人增收,他认为产业发展就是关键。他介绍:”为此,威宁大力引进江楠集团、海升集团、贵阳农投集团等10多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多家合作社发展蔬菜、马铃薯、苹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思路变宽,农业产业又继续“接二连三”,当地脱贫攻坚的底气自然也高昂起来。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的根本出路。随着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全省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吃上“产业饭”,变身产业工人,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成为产业“带头人”,实现了就近就业和就近增收。 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重中之重,为上半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打下基础。据悉,上半年”9+3”县(区)蔬菜收获面积.56万亩,产量.29万吨,园林水果实有面积.82万亩,产量22.94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蔬菜产值.95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近三成,蔬菜和水果产业合计拉动“9+3”县(区)农业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工人在纳雍县厍东关乡梅花村“扶贫车间”里生产电感磁环。罗大富摄
挂牌督战“督”出实效,“战”出成果。为了实现土地有增收,就业有门路,贵州想方设法稳住现有就业岗位,通过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重大工程项目等“八个一批”举措,开发储备劳务就业岗位43.3万个,建立了就业岗位“稳定池”。省市县三级全部设立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确保贫困劳动力家庭每户1人以上就业,多措并举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岗,截至6月底,全省贫困人口外出务工.32万人,占去年外出务工人数的.31%。 查缺补漏直击问题短板 聚焦“3+1”督查整改双管齐下 “挂牌督战既要督更要战,要聚焦重点难点,躬身入局,寓‘督’于‘战’,扎扎实实抓好收官阶段的各项工作。”常驻沿河统筹省市县三级督战力量开展督战工作的省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晏世忠这样总结。 挂牌督战,就是面对“最硬的骨头”,越到最后,越是“滚石上山,爬坡上坎”最吃劲的时候。 在沿河自治县,省、市、县三级共同派出名督战队员,进驻个村(居、社区)和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深入一线调研督战机制,加强视频现场督战,加强问题分析研判,做到精准有效督战。“从项目谋划到建圈舍、选品种、购设备等每一个环节,督战员都是全程参与、亲自把关。”泉坝镇党委第一书记张杰说到,在督战队员的协助下,岩园村的贫困户成为养羊场的代养户,今年每户预计增收4.6万元,岩园村贫困发生率也成功降到了零,这是督战队深入一线督战的成果。
从江县下江镇在进行危房改造建新苗寨。他们在清水江上架设了浮桥,运送建材过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勇摄
面对短板,不是“掉链子”的理由。在挂牌督战工作中,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是政策落实的重点,也是农村的痛点难点,为逐一对账销号,解决实际问题,各级督战队伍以“不留退路”的士气,赢得了“新的出路”。 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我省建立完善“贵州扶贫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开发“明白栏”信息核实平台、反馈问题督改平台、务工就业分析平台等,实时跟踪全省进度。其中,在“明白栏”信息核实平台中,为贫困户逐户制作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明白卡”,让贫困户的状况、享受政策、脱贫成效一目了然。 对照“明白栏”,督战队伍逐条排查问题,解决问题,挖根源,祛病灶,边督查、边整改。 义务教育上,全省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挂牌督战96所安置点配套学校在6月底前按期保质保量全部建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教育设施实现全覆盖; 基本医疗上,在全国率先建成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
搬迁群众郑昌社来到纳雍县利园街道的恒大实验小学接娃娃回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摄
住房安全上,率先在全国实施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及人畜混居整治,全省住建系统启动对9+3县(区)53.8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村危房、老旧住房透风漏雨和人畜混居等问题得以解决; 饮水安全上,实施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破解了千年水困,全省水利系统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销号行动,组建18个督战队伍,落实“一县一案”“一村一策”。 从“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越来越难发现问题”,“3+1”保障等关乎民生的要事身边事得以逐步解决完善,点滴变化照进现实。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贵州将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在砥砺中不断超越,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众志成城奋进新时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编辑王琳
编审王璐瑶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