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潮锋,今年35岁,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年,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专列,医院。我永远记得那天是9月18号,医院报到的日子。我印象最深的赫章这个地方骨伤科病人特别多,后来打听后才知道因为气候潮湿,山地多,而且病人病情都很严重。针对这种局面,医院领导建议,将骨伤科作为重点打造科室,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可以解决好问题。可是在打造骨伤科的过程却让我倍感压力,病床是脏乱的,洗手间是脏臭的,手术室是简陋的,骨伤重症病人之多是超乎想象的,最重要的是这里并没有独立的骨伤科,更没有专科医生。可我知道不能退缩,医院等不起,赫章的病人更等不起,我每天看病、做手术、带徒弟、开展培训,渐渐地,骨伤科越来越好,骨伤科每天的接诊量成倍数增加。年年底,我的挂职期满后,很多病人都舍不得我走,我又延长了一个月的挂职时间,当我离开赫章的时候,我念念不舍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最舍不得的是这里的盼着我的病人,我在心里发誓还会回来的。我没有食言,今年三月,我再次踏上赫章的列车,医院,这个令我熟悉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和病人沟通,我学习赫章话,现在好多人都以为我是本地人呢。我觉得,作为医生的使命就是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医院后,主刀手术近三百台,其中包括贵州省首例1例,毕节市首例8例,赫章县首例34例,医院首例57例,填补了县内、市内乃至省内的部分医疗技术空白,累计为深受骨关节病疾苦困扰的当地患者置换了个人工关节。今年,我还获得贵州省毕节市“优秀医师”的称号,但我最骄傲的是获得病人的好口碑。有一个叫施文珍的患者,备受膝关节疼痛反复折磨,甚至连走路都困难。因为家里穷,平时都是吃点止疼片扛着,如果不赶紧治疗,要一直拄拐杖走路。我给她做了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后,没几天就能下床走路了,不停地说感谢我给她做手术。
我觉得最幸福的就是看着不能走路病人经手术治疗后能下床走路的时候……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整理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