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贫攻坚村村道赫章县营脚村牛牌

山坡上的牛群自在如风,慵懒悠闲地咀嚼着鲜嫩的牧草,看着他们越来越健壮肥美,66岁的王荣升心里无比温暖。   王荣升是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营脚村营盘组贫困户,年,他们一家7口通过发展养殖,存栏牛3头、存栏猪3头、存栏马1匹,共获得了余元的收入。“太安逸咯,养牛每头有元的项目补贴和优惠政策,我离脱贫梦又近了一步。”一提到养牛,王荣升乐得合不拢嘴。66岁的营脚村养牛户王荣升王荣升所在的营脚村,位于赫章县可乐乡北部,是可乐乡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人口户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通过发展肉牛养殖、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外出务工、扶贫专岗等方式多措并举来拔除穷根、战胜贫困,截至年底,营脚村已脱贫81户人,未脱贫19户6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28%。   ??水土流失、坡斜路陡、土地贫瘠……这些都是阻碍营脚村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克服艰苦的自然环境来发展产业迫在眉睫,通过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同样势在必行,如何紧盯病灶,靶向治疗?唯有因地制宜,多点开花,发展产业,方能破题。   肉牛养殖一直是营脚村的传统养殖业,但村里农户养殖肉牛时间长,多数都是一家一户分散养殖,养殖规模小,肉牛出栏量少。为提高肉牛的市场竞争力,村集体决定组织农户抱团发展。   通过成立合作社,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对肉牛养殖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切实提高了营脚村肉牛的市场竞争力。营脚村肉牛养殖成立合作社后,养殖户由“各自为战”变为“抱团作战”,在扩大了肉牛的养殖规模、保证销售市场的同时,也让肉牛的养殖风险与成本进一步降低,平均每头牛的养殖成本能降低多元。“每头牛的净利润在元左右,收入非常可观。”营脚村驻村第一书记赵高军说到。   据悉,全村已脱贫的25户人中,共有20户人享受每户每头元的养牛项目,有5户23人因为间接性外出打工,所以未实现产业全覆盖。年计划产业覆盖39户人,均为直补到户养殖项目,未享受产业的有40户人(易地扶贫搬迁户20户人),剩余的20户61人为外出务工、无劳动能力、不愿意发展产业及“四有”人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驻村工作队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排头兵的冲锋作用,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多渠道增加群众致富门路,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营脚村驻村第一书记赵高军信心满满地说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弘弢编辑胡蓉编审肖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