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节市构建三大体系有效推进国家基层立

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贵州唯一的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毕节市切实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宣传发动体系、内外协同体系“三大体系”,不断夯实立法的实践基础和民意基础。截至目前,已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供6部法律的修改意见建议54条,获已公布的两部法律吸收采纳4条,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贡献了推动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不断走向深入的毕节智慧和力量。一、构建组织保障体系,确保工作能运转。一是组建领导小组“指挥”。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常务副组长的全国人大法工委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领导小组,为立法联系点建设把脉定向,统筹研究解决立法联系点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近10次,推动解决落实机构、人员、经费以及审定工作方案、规则、细则等方面问题30余个。二是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设立毕节市人大法律研究中心,核定落实编制5名,统筹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交办的立法调研、座谈、论证、研讨、征求意见等工作任务。中心明确从全市30岁以下获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的在职在编人员中选调工作人员,做到人岗相适。目前,持有A证人员2名。同时,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工作经费万元,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制定方案规则“推进”。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实施方案、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立法专家库工作规定等4项制度规定,明确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工作职责、保障措施,建立了立法联系点动态调整、立法信息采集网络、立法意见征集、意见采纳反馈等机制,确保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二、构建宣传发动体系,确保民意能收集。一是普法宣传促进“愿意提”。坚持法律征求与普法宣传相结合,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召开群众会、入户问卷调查、网络媒体宣传等方式,切实讲好群众身边的法律故事和案例,有效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发放宣传手册余册,入户开展问卷调查余次,依托网络宣传推送法律法规2万余条。在黔西市、赫章县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时,向基层群众介绍了“外嫁女”理应享受的有关权益等群众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