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冬日,阳光正好,陶永友在山坡上放着牛羊,牛羊吃着草,他在一旁晒太阳,好一个惬意的下午!
陶永友是赫章县双坪乡海子村的农民,家里一共有6人,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早些年本想带着妻子外出务工赚钱,但回头看看常年躺在家里年迈多病的老人,又狠不下心来。学生上学要用钱、老人生病要用钱,但在家种几亩田地赚不了几个钱,这让陶永友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顿。转机出现在年,村里争取到养牛直补项目资金51.5万元,覆盖55户贫困户,户户有收益。陶永友被确定为帮扶对象之一,村里帮助他家贷了特惠贷5万元,补助养牛项目1万元,流转了3亩土地种草,陶永友在家门口搞起了养殖业,当起了“小老板”。既照顾了老人,又能赚钱解决在外就读的两个学生的开支。
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慢慢凸显。陶永友的养殖规模达到3头牛、60只羊、4头猪,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此外,家里3亩土地种草,每亩能拿到流转费元。两年来,陶永友不仅解决了家里的窘境,还有了积蓄。
通过产业扶贫而涅槃重生的家庭,在海子村远不止陶永友一家。近年来,海子村带领群众发展散养牛羊、食用菌、魔芋等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产业发展逐渐走出一条产业发展致富之路。计划发展种植魔芋25亩,由村社一体合作社组织生产,全村户贫困户全覆盖;食用菌大棚确权分红30户,食用菌深加工入股分红34户;采取直补到户奖补的方式发展养牛项目,覆盖计划脱贫户55户……“年,海子村鼓励种植魔芋项目,利用广州番禺区帮扶资金15万元、毕节市人社局帮扶资金5万元,种植魔芋25亩,每亩流转费元。魔芋种植项目共所需民工资元,可让10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有务工地点,户均增加元务工收入”。海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汪远成介绍道,“此外,在鼓励种植业之前,我们联系市、县相关培训人员到村里讲课培训,教会大家如何培育魔芋。”村里贫困户刘邦志就是参与种植魔芋项目的一员,聊起现在的生活,刘邦志说:“家里拿出4亩土地用于流转,获得流转费元,我参与魔芋种植又可以获务工费元,从前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现在参与合作社搞种植,我不仅有了稳定工作还增加了收入,心里开心又感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乡村振兴而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海子村从脱贫经验中汲取了新的智慧,提出了用“产业‘金扁担’一头挑起农民的‘钱袋子’,一头挑起乡村振兴动力后劲”的发展新思路。种植魔芋,养殖牛羊,因地制宜取材,鼓励农民转变新思路,海子村将立足于走好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齐心协力下好“致富棋”。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向秋樾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