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赫章抢抓时节战春耕,棚内棚外冲劲足

三月初的赫章县结构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处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随处可见农户忙于春耕播种的场景,犁地、打沟、施肥、播种,一派繁忙。   在结构乡毛姑社区,却在春天里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在毛姑食用菌基地上,一座座连体大棚在平坦的坝区铺陈开来,棚内工人们正在采收、分拣和加工香菇,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结构乡毛姑社区食用菌基地“我们今年预计生产香菇万棒左右,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现在的工人不是很多,一天大概能出一吨菇左右,现在正慢慢地回稳了。”毛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福周介绍说。   毛姑社区村民吴广会左手提着篮子,右手熟练地在菌棒上采摘合适的香菇,一会儿功夫,娇嫩可人的香菇就就把篮子填得满满当当的。正在采收香菇的吴广会“今天上午已将摘了十筐香菇了,一筐五块钱,今天一早上就挣了50块了,我在这里已经上班三年了,去年都挣了两三万的工资呢。”吴广会一边采摘香菇,一边笑着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毛姑食用菌基地占地亩,共个出菇棚,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覆盖毛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土地流转户,解决人的长期务工。正在茁壮成长的香菇“结构大梁子,荞麦过日子,想吃大米饭,要等下辈子。”这是当地的一首民谣,映射了毛姑社区村民曾经贫苦的日子。   如今,行走在毛姑社区,只见路旁绿树成行,田间大棚林立,房屋鳞次栉比,村庄面貌日新月异,“吃大米饭”不再是困扰村民们的难题。在食用菌基地务工的毛姑社区村民“近年来,食用菌基地发放的务工收入在万元以上,通过食用菌产业,也带动了餐饮、零售、外卖等服务业的兴起,可以说产业让毛姑社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结构乡党委副书记李永攀说。铁匠乡鲜花大棚在铁匠乡小薯块坝区花卉育种育苗基地,个大棚内鲜花盛开,满坝飘香。铁匠乡党委书记江家将正拿着喇叭一边叮嘱村民注意疫情防控,一边组织数十个村民育苗。他说:“这是广州港华集团对赫章支持的扶贫项目,花卉销往广州,去年的个大棚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多万元。”   铁匠乡地属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长期以来,当地群众以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单一,经济发展滞后。鲜花大棚内即将上市的鲜花年5月,在广州恒大集团援建了中井村栋标准大棚的基础上,番禺区帮扶工作组引进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承接中井村大棚经营管理。打造了以种植石竹、芝樱、迷迭香、薰衣草等花卉为基础,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芳香产业基地。   中井村村民侯艳芬就是鲜花产业获利的典型之一,鲜花基地复工后,她便马不停蹄地到大棚内种植鲜花。“这个活路还挺轻松的,每天能挣个八九十块,去年我都做了一万多将近两万的工资。”侯艳芬(左)在鲜花基地务工大棚里面一派繁忙景象的同时,大棚外的春天也格外美丽。   在赫章县罗州镇,一场春雨让村民都一拥而上地跑到田间地头,抢抓农时种植青白菜苔。“我们已经召开过蔬菜种植现场会,现在正组织群众种植蔬菜,争取早日完成今年0亩早熟蔬菜的种植任务。”罗州镇党委书记钟源说。   在可乐乡农场社区,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种植桑树。种植现场现场有挖坑的、拉线的、种苗的、盖土的,大家分工协作,其乐融融。可乐乡农场社区村民在种植桑树“我们可乐乡去年试种了一千多亩,农户种植桑树的第一年卖桑叶就可以实现亩产元,种植面积大的还可以养蚕,加上养蚕的话,第一年可以实现0元左右,所以现在老百姓的积极性都很高。”可乐乡党委书记屈炳业说。   据屈炳业介绍,今年可乐乡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巩固亩烤烟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亩红花、亩蚕桑、亩半夏等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人贫困人口脱贫。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赫章大地上随处可见“追赶”春光抢农时的人们,正在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     当前,赫章县正按下脱贫攻坚“快进键”。最新数据显示,赫章县今年落实春播面积91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种植面积61.47万亩,春耕生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星编辑顾野灵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