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穿越几座大山,平均海拔多米的赫章县海雀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乌蒙山区深处,幽幽青山、淙淙碧水。连绵起伏的缓坡上,大片苹果林连绵起伏。

海雀村食用菌大棚技术员介绍菌棒香菇长势李学友摄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赫章县海雀村,在当地素有“小西伯利亚”之称。这个历史上曾经“苦甲天下”的小山村,过去因为过度的毁林开荒,曾一度导致村子生态恶化、生活赤贫。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多年来通过坚持植树造林、发展产业,如今,焕发绿色生机,使30多个小山头披上绿装,海雀村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海雀村户人,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元。

海雀村村民在农业产业园学习草菇和双孢菇种植技术李学友摄

松涛阵阵,田野山川开阔,一道道产业路纵横交错,一片片产业带错落有致,呈现别有韵味的初冬景象。   “日子越过越好”这句话,放在贫困户罗招文身上,再贴切不过。家住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的他,搬了新居、有了工作,还养猪喂牛。如今,随着海雀村旅游的兴起,他还干起了乡村旅馆。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老罗已在中药材基地忙活起来,望着初绽的冬菊,56岁的他心里踏实得很。今年,他们夫妇已经挣了4万多元。“我想,有了技术,我家就会变成吃住一体的农家乐。”老罗告诉记者,就在今年7月份,县人社局到村里开展厨艺培训,他第一个报了名。

海雀村蛋鸡养殖场员工分拣包装鸡蛋李学友摄

脱贫攻坚,换了人间。对老罗是这样,对赫章县亦如是。   产业对了头小康有奔头   安乐溪乡大茶村村委会办公室的火炉旁,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社员们满怀丰收的喜悦,正在讨论如何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事情。   “今年我们村新成立了产业发展互助金,我听说后就主动申请了两万元的产业互助金,用来栽种了三亩半夏。今年赶上好收成,有2万元的收入。我很感谢政府,让我脱贫增收致富。”大茶村村民李关翠说。   大茶村和丰岩村都是以半夏产业为主的,但与大茶村群众自发种植不同的是,丰岩村大多是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来种植。丰岩村共种植半夏亩,除了群众自己种植的30亩,剩余的70亩是由村集体负责种植。

赫章丰岩社区半夏基地

丰岩村第一书记张树介绍道:“这亩半夏是丰岩村整合了62万元的资金,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的,亩半夏种植完成以后,可以为40户贫困户带来28万余元的务工收入。目前,合作社种植的70亩半夏,已经全部销售,收益20.3万元。”   然而,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之初,要想改变村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关键时刻,还得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县、乡党委的主导下,由村里有经济头脑的党员大户带着村民干。目前,合作社种植的70亩半夏,已经全部销售,收益20.3万元。党员林登军种50亩,带动20人,其中贫困户16户;党员文付贵种30亩,带动15人,其中贫困户12人。   周边的村民看到种植中药材比种植玉米的利润高,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乡党委和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成立了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吸纳村民加入。   村党支部在经营好合作社的同时,还积极帮助自种户的发展,不仅为他们提供廉价中药材苗,还无偿提供技术服务。   在县、乡党委的主导下,村合作社除了种植中药材外,还把眼光放在了发展天麻种植之上。   天麻作为安乐溪乡主推发展的又一产业,截至今年10月底,全乡已经种植天麻多亩,实现年收益万元。在谈及未来发展时,安乐溪乡党委书记蔡明臣信心十足,乡党委要把各村合作社建成以立体种养、多重经营为模式的生态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带富一方百姓。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扎下根,群众脱贫有底气。目前,赫章每个村都有了主导产业,90%的贫困人口参与富民产业,产业扶贫帮扶政策覆盖超98%的贫困户。   今年来,赫章县完成种植马铃薯65万亩、蔬菜(含辣椒)28万亩、食用菌万棒、中药材14万亩、蚕桑5万亩、精品水果0.5万亩、其他经济作物15.2万亩,并购买了亩农业保险。全县新增生猪养殖规模7.32万头,年存栏达40万头,年出栏64万头。新增蛋鸡存栏万羽,总存栏达万羽。持续完善可乐猪养殖“”、香葱“”、蛋鸡“”等利益联结模式,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助推群众增收。   安乐溪乡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32.8%。可如今,通过探索走出一条发展“以天麻、半夏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脱贫之路,让原本并不为外人知晓的安乐溪乡,一度成为小有名气的“绿色安乐溪”魅力小镇。   这样的生动事例,在赫章县各乡镇的脱贫攻坚战场上随处可见。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每一个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场需要拼搏的硬仗。   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其中纳雍、威宁、赫章三县名列其中。赫章县贫困乡镇全部摘帽,基本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时刻。   目前,赫章全县贫困群众彻底告别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

赫章县金银山社区

搬出大山活出好滋味   11月22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赫章县银山社区的杨红泽就从被窝里钻了出来,简单洗漱后,就在小区打扫卫生。   小区的群众90%以上都是易地扶贫搬迁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刚开始村民们不服管理,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十分严重,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赫章县城西城区移民安置点金银山街道银山社区的1万多名群众而言,他们惊叹美好新家的同时,也徒然生出一种距离感。

赫章县汉阳街道民族服饰加工车间员工在制作服饰李学友摄

如何才能让这些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当地社区干部通过一张小小的“积分单”,用创新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激励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让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洋溢着满满的欢乐和幸福。   这不,由于社区实行了“幸福积分单”才有了杨红泽每天清晨主动义务打扫小区卫生的这档事。   刚搬到社区时,杨红泽还是老样子,天天喝酒天天醉,积分很快被扣得没剩多少分了。社区决定走一步险棋,暂缓向他提供非政策性服务。   杨红泽不以为然。没想到一进家,就看见女儿哭成了泪人。“爸爸,就怪你天天喝酒,使我上不了‘四点半学校’了。”   杨红泽这下明白了,在烧酒和女儿成长的选择上,自己不能再糊涂。   再遇见杨红泽,李贵伦开玩笑说:“红泽哥,今天没去整两杯?”杨红泽一本正经地回答:“戒了!我现在只喝饮料。”   金银山社区是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一处县城集中安置点,年6月份以来,陆续有1.3万名群众从深山区、石山区搬迁到这里安家。   刚搬进社区时,个别群众大白天喝醉了倒头就睡在社区草坪上;有些住家户为了省事,一铲子就把垃圾向窗外抛了出去;社区组织就业招聘,没有几个群众主动报名……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成为社区服务的头等大事。于是,金银山社区借鉴企业积分管理制度,探索“党建+积分”管理模式,把社区的党员、干部、楼长、居民等全部纳入积分管理,并设置基础积分分,围绕文明卫生、遵纪守法、家风家教、培训就业等,分类按不同标准进行积分“加减”。   每月稳定就业加5分、主动清扫垃圾至少加1分、助人为乐加5分……对积分高的家庭和个人,社区在居民培训、就业和入学等方面优先考虑,而且可用积分兑换米、油、衣服等生活用品。金银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文兵说,这有利于激发搬迁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意识和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

赫章汉阳街道快递联盟员工搬运包裹李学友摄

如今,社区近百名党员成为社区服务的“骨干力量”,在帮助群众解决难事、烦心事中积极作为、主动服务。   “这几年,我们加大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力度,最近5年的安置人数相当于之前30年。”赫章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海说。   金银山社区李本琴一家年9月从赫章县六曲河镇穿洞村搬入,两个月后,她就到社区扶贫车间——赫章县源再生发制品公司工作,每个月多元的收入,孩子们都在城区上学,最让她骄傲的是,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比在老家的时候进步了不少。   像李本琴这样在社区扶贫车间上班的居民共有多名。让居民们越来越幸福的,不只是稳定的工作,还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   “每到重大节庆社区居民都自发组织联欢会,节目都是大家自己编排的。”社区负责人说,“居民们真正融入了新家园,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赫章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广州番禺区、恒大集团、盘江集团对口帮扶县,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发祥地,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时代楷模文朝荣的故乡。   今年3月6日,刘建平作为赫章县委书记向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汇报,全县干部群众感恩奋进,通过几个月以来的艰辛努力,赫章县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刘建平激动地说,赫章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殷殷嘱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省市的系列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对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抓实挂牌督战,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收官之战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万人,出列贫困村(社区)个(深度贫困村个),贫困发生率从27.19%降至0,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目标。   “十三五”期间,赫章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其中贫困人口户人。通过引进纺织厂、手套厂、发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设置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建设安置点扶贫车间、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就业人,就业率92.38%,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赫章返乡务工人员乘专机赴沿海城市就业李学友摄

交答卷踏新程   为加快脱贫摘帽步伐,赫章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高度融合,纳入党政主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了县委领导、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挂帅包联贫困乡镇(街道)贫困村,深入乡村、企业、园区、基地,看望慰问贫困群众,走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情况……   为强化责任落实,全县各级干部把思想共识凝聚在扶贫一线,县委先后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奖优罚劣,对特别优秀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历次通报排名靠后的单位集体约谈,对工作不力的干部问责,充分发挥了奖惩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同时,筑牢脱贫攻坚“主阵地”,到年底全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已全部整顿完毕,重新焕发生机。   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越来越多能带对路子、带好发展、带正风气的“领头羊”被充实到贫困村中,犹如一粒粒火种点燃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成为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野马川园区韩亚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假发李学友摄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今天,87万赫章儿女交出的,是一张一诺千金的脱贫答卷,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区域性整体贫困状况大幅改善,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集体经济积累由年底的0.37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亿元,村均由8.11万元增长到44.63万元,增长5.5倍。   ——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增加,造血能力明显提升。   不仅如此,在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年,赫章全县累计投入涉农资金合计30.43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困难群众民生难题。   同时,针对一些贫困山区,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在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上予以倾斜,省市县级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着力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弱项。

赫章县纪委监委强化产业监督,增加群众收入,确保高质量交上一份答卷。侯馨清摄

有了资金保障,更要有帮扶人带头。   香港90后的青年梁安利,年5月,创立了港华公司与毕节市赫章县签订了云海花田田园综合体投资协议,和她母亲在云贵高原贵州屋脊上实施了美丽与芳香并举的产业扶贫项目;   复旦大学博士后陈润华辞职返回赫章县双坪乡创办了贵州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乡亲们奔跑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路上;   ……   除了像梁安利、陈润华这样的脱贫能人之外,贵州屋脊夜郎大地上,一大批扶贫干部沉到一线,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统计显示,赫章全县选派5名副县级干部到乡(镇、街道)担任党委书记,从县直以上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个贫困村和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名、下沉干部名、结对帮扶干部名,明确名领导干部对个村(居)进行脱贫攻坚挂牌作战。   再过些时日,冬天过去就要迎来春天。   这个时节的赫章,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如同深山的里的野山花分外红艳。这抹红,穿越脱贫之路,见证摘帽喜悦;这抹红,温暖百姓心头,也照亮小康征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杏

编辑刘娟利   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