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信合,一个普通的信用合作社,但是却仗着自己“金融机构”的特殊身份,非但给普通人安了一个“冒名”贷款困扰当事人十几年,更是在法院判决十日内消除征信黑记录的判决书下达之后因为“联社相关部门对接了这起事,没有及时把判决书转接到下一个部门”的原因迟迟不予执行法院判决,更是让当事人连信合卡都无法使用,还在三月中旬就说出了“预计3月底可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的豪言壮语。(详见文章《犯错不改屡犯屡错,延长信合凭啥这么傲娇?!》)
然而,三月底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了,事情的进展又是怎么样的呢?
昨天,华商报二三里再次曝出事情的进展:“4月12日,薛女士向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说,4月2日,延长信合黄姓工作人员来我家道歉时候表示,涉事员工该处理的信合会处理,该赔偿的也会赔偿,该道歉的也会道歉,但是到现在什么反应也没有。”
面对着傲娇的延长信合,薛女士作为受害人很无奈,虽然媒体监督已经跟进,但是人家依然做为企业,拒不整改你能把我怎么的?
延长信合的傲娇,表面上看是对法院生效裁判的变相不作为,其实是由于监管制度缺失造成了延长信合的拒不整改错误。
一方面是陕西信合作为上级单位对延长信合鞭长莫及,即使是有媒体介入也对其督促不力,另一方面,延安市银保监会在延安也是望而兴叹,不能对延长信合做出别的什么措施,所以虽然有媒体多方介入,延长信合还是我行我素。
监管制度缺失了,那么,自我纠正的程序会启动吗?在延长信合看来,纠正这样的错误对我带不来一毛钱的利益,所以我纠正也没有什么意义,从延长信合的“没有及时把判决书转交到下一个部门”就可以看出敷衍的态度。
再加上执行该笔贷款的员工现在已经在监狱中服刑,所以延长信合就更有自我安慰的底气了:“我们的人都进了监狱了,你还穷追不舍干什么呢?!做人不能太过分哟!”
延长信合不愿意改进自己错误的原因,就在于考虑了太多的各种各样的实效的监管因素和缺乏内生动力的自我纠错因素,所以延长信合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迟迟不愿意纠正。
其实解决这件事情的办法也有很多:例如,薛女士可以申请延长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拒不执行判决的延长信合的领导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就可以了,你看他们改正得快不快?或者,找到陕西信合或者延安信合的上级单位,就这个事情做反映,看他们真的是对下级的单位无法监管?或者是去延安银保监局,看他们如何答复?
其实,这个事情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给薛女士“免费”送了贷款的员工进监狱了,那么,他是因为什么进去的呢?他的手上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除了他之外,延长信合还有别的业务员也有类似的情况吗?延长信合内这样类似的情况有多少呢,能否通过什么方式帮这些人处理呢?
估计也费事,毕竟,经过法院判决、媒体曝光的都难处理,帮没有经过法院判决、没有经过媒体曝光的更难处理。
有些东西,是时候需要陕西信合做出统一的制度性安排了,毕竟,筑起人民防线,维护国家安全可不是一句空话。
一只过河卒子千山万水总是情,打赏一点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