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在大山的包围下,显得格外宁静。孩子们早早的就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等待着清华大学小哥哥小姐姐从千里之外寄来的礼物。 下午6时许,几位志愿者老师提着礼品袋走来,听到窗外的动静,孩子们就张望着小眼睛往外瞅。
“李珈琳小姐姐真的给我回信了!”小学六年级学生岳朝津小心翼翼地摸了摸信纸,眼里的惊喜快要溢了出来,很久之后才相信这是清华大学学生李珈琳给他写来的亲笔信。 “既然你想考上清华大学,就要把它当目标,从现在做起,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坚持读书看报、学习10小时,小学和初中积累英语底子很重要,我跟你寄来了清华大学的校徽书签和几本书,并随手在清华大学校园里拾了5片落叶,加油吧,6年后我在清华大学校园等你……”岳朝津给聚拢来的老师志愿者和同学们喜悦又认真地读出声来,读完又小心翼翼地叠好,生怕折坏了一个角。
当收到清华大学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们“希望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好,社区孩子个个都有出息”的祝愿时,在场的社区志愿者和孩子们心里暖暖的。 在赫章县委的主导下,在金银山街道党工委与清华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携手开展结对帮扶,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为小学生们提供理论+实践的红色教育、素质教育及普法教育,大手牵小手共同传承红色精神。
清华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们志愿者拿出联心卡,和社区里的孩子们结对帮扶,帮助孩子们的成长,并承诺以后会慢慢邀请更多公益组织和在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其中,牵手社区学生公益行。
据了解,赫章县金银山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小学生有上千人,逾70%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其中不少小学生为单亲儿、孤儿或事实孤儿,且家庭比较贫困。这些孩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他们想要故事书、文具、足球等等心愿,一直渴望能实现。
圆梦微心愿,结对暖童心。 为了给这些孩子送上微心愿,清华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开通了“暖心热线”,清华大学发出《爱心大学生:留守儿童在等你》寻求爱心大学生、开展“助‘小候鸟’圆梦微心愿”活动的消息。信息发布不足1小时,首批38个留守儿童“微心愿”全被清华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认领。学生们根据38名孩子的要求迅速赶置了清华大学的校徽、书籍等礼物,并亲自手书了回信。
赫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于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收到礼物是孩子的天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孩子更想通过得到一本书、清华大学校园里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等,感受一份亲情之外的人间真爱,弥补残缺的父爱、母爱。特别是清华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之举,让这些孩子能切身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
据了解,开展志愿服务前,赫章县专门组织心理督导方面的专家,认真分析了清华大学学子所对接学生的个人与家庭信息问卷调查表,以便帮助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回信时把握分寸。接下来,清华大学将有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与一些急需帮助的孩子结对,予以长期帮扶。 据在社区工作的清华大学志愿者朱正豪介绍,志愿者们将相继在赫章县开展结对帮扶“微心愿·送温暖”主题党日活动,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孩子们送去温暖。此次主要是以“笔友”的形式进行对话,其信件内容主基调积极向上。寒暑假期间,清华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将亲自来赫章,对孩子们进行课业和兴趣爱好辅导。
朱正豪感慨地告诉记者,与大山深处孩子们的牵手,感动的是青春无悔的坚守,收获的是奉献社会的励志,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里,将会积聚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