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贵州日报」
赫章县兴发彝族苗族回族乡中营村,一个乡村振兴路上让人羡慕的地方。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近年来通过村居环境整治、深入移风易俗、推进厕所革命,村寨越来越美。
“中营村到了,请大家带好行李下车,吃了午饭我们再游览贵州屋脊天上花海韭菜坪景区。”8月5日,一辆辆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和自驾游车辆不断在中营村村口广场停下,游客纷纷拿起手机、举起照相机进行拍照。
由于生态环境优良、景色优美,韭菜坪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赫章县委和政府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借助地处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的优势,按照打造“田园、乐园、家园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思路,兴发彝族苗族回族乡对中营村等村寨连片规划建设了农耕、采摘和旅游观光、宜业宜游宜居的有机村寨。
农庄项目的创新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更多地为农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持续增收渠道。
多年来,围绕韭菜坪生态环境保护,当地干群齐心共治共享,携手共建美丽乡村,让绿色资源释放了更多生态红利。
此前,韭菜坪山脚下的兴发彝族苗族回族乡,拥有好生态,却发挥不出好价值。村民大都外出务工,往大城市跑,生活十分窘迫。年,中营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依托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旅游文化建设的推进,赫章县将中营村打造成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成功实现了从“穷山沟”到“致富村”的华丽转变,村民生活富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
赫章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综合治理上就下足了功夫。
“党支部就是咱搬迁群众的家,发展中有啥问题,都可以随时来找支部、找党员为大家排忧解难。”在赫章县金银山街道银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近日召开的群众大会上,银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付亮的一席话,让参会的搬迁群众代表倍感舒心。
近年来,许多贫困群众走出大山,有了城市新家。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中搬迁群众综合素质不高、文明新风难树,让搬迁群众更好融入新生活、过上好日子等难题?
自银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启用以来,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成立搬迁点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小组,以“党建+积分”为抓手,不断织牢织实安置点治理网络。通过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培训课堂、“星级文明户”评选、文化活动等,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文明素质。同时,围绕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搭建平台、引导就业务工,探索出一条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见实效”的好路子,让搬迁群众的心气顺起来。
新家园带来新生活,新生活孕育新风尚。“以‘党建+积分’为抓手,社区工作变得公开、公正、透明,不仅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更重塑了居民对党总支、居委会的信任感,打开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新格局。”在银山社区调研党建工作的赫章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骆丽红深有感触。
持续深化文化品牌打造,重点突出“移风易俗”成效建设。赫章县以“百姓讲堂”为阵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定期开展评选移风易俗年度十大新事,有效解决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问题。重点打造“一村一品”,辅导乡村文化“一村一品”送文化下乡多场次。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增加保护野生动物等内容,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
聚焦群众需求,赫章县创新工作载体,以理论宣讲、先锋引领、典型示范、移风易俗、道德银行、孝老爱亲、村庄美颜、文化惠民、协商议事等多项工作品牌为抓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多场次,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优化环境、制度约束、丰富载体三个层面协调发力,赫章县今年来启动实施以“道德涵育、乡村德治、新风弘扬、环境优化、文化提振、载体创新”等工程为主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为突出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赫章县以“五弘扬五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好公婆”“孝亲养德”“好婆媳”“赫章好人”……随着赫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个个新名词渐次进入人们视野,清晰地折射出赫章县在文明实践过程中守正创新、实践为重、接续奋斗的足迹。
文化育人,精神家园不断构建。目前,赫章县共建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30个,文明实践站个,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同时,持续深化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用餐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全民文明行为养成行动”“我与文明同行”等主题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常态化开展“百姓讲堂”,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迅猛发展。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放眼未来,赫章县将继续凝聚全县人民万众一心的磅礴动力,站在新起点上,不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