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贵阳召开。会上,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作了关于《六盘水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韭菜坪景区共同保护的决定》《毕节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韭菜坪景区共同保护的决定》审议结果的报告。
为什么要共同立法?报告介绍,韭菜坪是韭菜坪·贵州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分为“大韭菜坪”和“小韭菜坪”。大韭菜坪位于毕节市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小韭菜坪位于毕节市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和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境内。由于地理原因,两地对韭菜坪景区保护与利用上存在差异,也未建立协同保护长效机制、没有上升到法规层面对韭菜坪保护实施刚性约束,有碍韭菜坪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制约了两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共同立法,有利于促进两市共同建立监督协作、信息共享、品牌宣传、司法协作等机制,能有效破解韭菜坪景区“一山两治”的难题,为加强景区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更加坚强的法治保障。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学习借鉴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立法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责任、统一防治措施”的要求,建立共同立法联席会议机制,采取“共同决定+条例”的模式开展韭菜坪共同立法。在起草、审议《条例》和《决定》的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协助征求意见,并提出有关修改建议;收到两市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报告后,于11月2日召开论证会,邀请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省直有关部门对两市的《条例》《决定》的合法性进行论证,提出了初步审查意见。11月14日,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会同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对两市《条例》《决定》的合法性进行了审查。经审查,《条例》《决定》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符合六盘水市、毕节市实际。
据悉,两市的《决定》分别明确了制定共同决定的目标、协作机制、生态保护、品牌宣传、信息共享、处罚标准、司法协作、规划建设、监督机制、宣传教育、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的事项;两市的《条例》分别对景区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区域协作、法律责任等有关方面作出规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郭立
编辑杨羽
二审杨韬
三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