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荒地长出丰收田赫章新增耕地近

土层薄、肥力低,高寒干旱……海拔米的喀斯特高原能种啥?记者走进毕节市赫章县一探究竟。深秋冬初来到财神镇发纳村冲子土地开发项目。这里种下的萝卜、荞麦等作物正蓬勃生长,高原的凉风中,一片片嫩绿的叶子舒展开来,随风拂动。生长旺盛的萝卜苗。看着生长情况不错的萝卜和荞麦田,赫章县自然资源局土地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人员唐涛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家住附近的一位农户詹仁文告诉记者,“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呢!”“今年这片补充新增耕地应该通过验收入库,再过几个月就能迎来首次丰收了。”唐涛感慨地说,当初,为了让这片高原荒地变成耕地,他们克服了自然气候、技术施工多方面困难。发纳村冲子土地开发项目现状俯瞰。今年9月,赫章县自然资源局通过多次调研和现场考察后,决定高效统筹利用赫章县财神镇发纳村,朱明乡营盘村等坡度小于5度的未利用地,实施土地开发项目,通过土地整治,将荒地变成可耕可种的耕地。“我们通过梯化平整,耕作层表土剥离等方式让这片土地达到耕作条件。”唐涛介绍,考虑到高原喀斯特土层较薄,施工单位利用移植“客土”的方式,即为原有土地添加更优质的土壤,提高土地的肥力。快要开花的荞麦。荞麦生长状况良好。然而,平均海拔米的这片高原荒地究竟能种活什么,无疑成为土地开发中需要破解的必答题。荞麦、土豆、萝卜都是耐寒耐旱作物,可以尝试。在当地农业技术服务团队的指导下,几经考虑,今年9月,附近大户带领周边农户在项目点种下荞麦和萝卜。唐涛介绍,今年11月底,他们还会陆续完善沿途5公里机耕道硬化工程,更好地方便当地群众耕作。如今,该项目点的作物不仅实现顺利出苗,来年初春就能迎来丰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赫章全县累计完成补充新增耕地近亩,实现了新增耕地指标的突破。农户在土地整治后的土地上耕作。赫章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黄佑银介绍,赫章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平均海拔较高,很多地方不适合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实施土地开发和整治项目的施工难度和成本都较大。黄佑银表示,补充新增耕地对于支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不能盲目开展,应因地制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实现耕地新增的目标。接下来,赫章县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各项目实施进度,并结合实际运用旱改水等土地整治技术,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种植的积极性,坚决守好珍贵的耕地资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编辑王剑二审王远柏三审谢巍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