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豪驻村把脉问诊精准开方抓扶贫天

刘天豪(左一)指导蔬菜种植技术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年初,贵州省启动“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组织全省万名农业专家进基层服务“三农”。年,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刘天豪被选派为农业科技专家到赫章县铁匠苗族乡开展驻村帮扶。作为科技副乡长,近两年来,他躬耕铁匠乡大地,谱写了一曲脍炙人口的科技兴农赞歌。勇担使命真干实干的“暖心”人接到驻村通知时,刘天豪的孩子刚满3个月,正处于需要父爱呵护的关键时期。但是,他积极响应号召,舍小家顾大家,自愿去扶贫一线。他的妻子也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其实我也很舍不得家人,尤其是孩子还那么小。但是,我是党员,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刘天豪说。刘天豪既是丈夫,又是父亲,医院大家庭的一员。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告别温暖的家庭,奔赴贫瘠的乡村。踏实、肯干是刘天豪留给同事和群众最深的印象。“没到铁匠乡前,我一直从事行政工作,对农村农业工作以及乡镇工作极不熟悉。”为了能及时转变自己的工作角色,刘天豪不断加强学习农村政策及法律法规,提高自己宣传和贯彻落实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对广大农民群众服务能力,他积极主动地向有经验的农民、能人学习,学习他们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全乡农业产业的发展中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帮助联系村、联系贫困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来到铁匠乡后,刘天豪第一时间冒着严寒走访调查,了解村情。通过铁匠乡产业结构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走访的方式对全乡产业结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使自己尽快融入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村民的实际困难比较多,周末有任务我都没回家。”驻村工作不易,尽管这样,刘天豪从来没有抱怨过,“要为村民多做点实事”始终是他的心声和不忘的初心。帮扶出硬招产业破局谋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如何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渠道如何畅通?农村实用人才如何培养?产业扶贫的道路如何可持续……在调研走访中,刘天豪发现这一系列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都亟待解决。“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带动,脱贫难以实现,缺乏产业支持,脱贫也难以持续。”刘天豪深知,给钱给物只能“输血”救一时之急,唯有兴办产业才能“造血”自给自足,实现真正脱贫。初期,为了向村民解释清楚并带动他们参与到扶贫实践中来,刘天豪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的思路,在党员的带动下,贫困户终于消除疑虑,积极加入到产业发展行列中。今年以来,在铁匠村帮助协调辣椒种植土地流转亩,在全乡内动员群众种桑养蚕亩,动员处卓、河山等村种植樱桃亩,动员高原村村民种植花椒亩。扶贫还要增加内生动力。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刘天豪到全乡11个村开展政策宣讲60余次,使广大群众了解政策,消除了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年以来,通过群众会、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院坝会等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咨询服务。培训围绕桑树、樱桃、辣椒的种植、田间管理、枝条修剪、病虫害防范等内容开展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和提供咨询服务人次达余人次,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对群众农业技术和政策知识的培训,不仅让群众了解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科技素质。同时,通过科技知识的普及,着力于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使他们成为当地的科技专家,基层技术骨干,从而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线人员,不仅要努力运用自己的技术,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自己手中的资源,进而助推产业的发展。”刘天豪不仅为基层发展提供技术“硬”服务,还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提供智力咨询等“软”服务,为实现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智力支撑。查看庄稼地情况,为农户解决农业难题,是刘天豪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在全乡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刘天豪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们农作物的种植及田间管理。今年9月,铁匠村种植的辣椒出现了病害情况,刘天豪立即联系了农业专家对辣椒进行了技术指导,及时控制了病害,减少了损失。如今贫困户增收逐渐稳定,刘天豪越来越成为村民们的“主心骨、顶梁柱”。结对帮扶彰显医者担医院帮扶工作的优势,又是一大特色。刘天豪的到来,让铁匠乡群众的健康有了更加安全的保障,为铁匠乡的扶贫工作增添了更加光亮的色彩。每隔一段时间,医院的医护人员来到村部或走村入户为群众,特别是为困难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同时,医务人员对健康教育等惠民政策进行宣传解答。医院挂号排队,体检不花一分钱,就在家门口完成了体检,贫困户对这种贴心的上门服务表示热烈欢迎和称赞。目前,医院到铁匠乡开展免费义诊余人次,发放医疗健康宣传资料余册。同时开展医疗政策及健康知识宣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对医疗政策的知晓率及健康意识。除了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刘天豪还在不断思考“怎样才能打造一支永不消逝的村医队伍”。因此,他积极组织铁匠乡卫医院跟班学习,同时协调医院专家为铁匠乡卫生院提供医疗技术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医学知识、技能、经验传授给村卫生室,培养后备人才。把扶贫工作当作“家事”,把百姓群众当作“家人”。驻村帮扶以来,刘天豪走进田间地头,挽起裤腿与村民一起劳作;他走进农户家里和村民唠知心话,为村民排忧解难;他积极帮助村里找项目、投资金,成为激发村民致富的“新能量”。在长期的帮扶中,刘天豪和铁匠乡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责任,敢于奉献的情怀。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陈椋煜编辑廖婉君编审林全举终审黎秀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