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赫章县兴发乡摸嘎村看到通村公路上人头攒动,有的手拿扫把、铁锹,清理道路沿线的垃圾渣土;有的手拿镰刀,割除道路两侧的杂草枝丫……现场群众各自忙碌,秩序井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悉,为有效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绘就乡村振兴美丽底色,摸嘎村开展了一系列党员带头、群众自发组织、全民参与的环境卫生整治清洁行动。
“以前一到下雨天,村委会到东风的这条路满是泥泞,必须穿雨鞋才出得去。现在不一样了,走村串户到哪里都是平整的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岁月已经不存在了。”说起多年前摸嘎村委会到东风组的通组路,毛朝平脸上划过一丝惆怅。
正在清理泥渣的村民毛朝艳接过话茬:“以前家里种出粮食,担心没有人进村买,因为路实太烂了。下雨天去街上买点菜都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每天都有小皮卡拖着菜进村卖,出门就能买到,家里的粮食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了。作为村里的受益者,我们要做好村里的守路人,守护好我们的致富路。”
自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摸嘎村积极响应、积极部署,组成了由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保洁员为主要力量的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奋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村级考核。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上下苦功,营造了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宜居环境,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的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要是在五年前,村里的白色垃圾随处可见,道路两旁长满杂草,家家门前堆满杂物,牲畜粪便无人清理,雨天满地都是泥巴。但是近几年来,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脏乱差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迅速提升,村民观念逐渐转变,良好习惯也正在慢慢形成。”说起这些年村容村貌的极大变化,村党支书记李锦感触颇深。
实际上,摸嘎村的改变就是兴发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断推进,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发乡把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整体部署、常态推动,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据兴发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兴发乡通过树导向,确立美丽乡村环境的新方向。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兴发乡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抓住关键、谋划思路,树立和坚定建设“美丽村庄、和谐兴发”的导向和信心,坚持“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为载体,按照“全覆盖、精细化、长效化”的片区管理模式,全面开展责任区内环境卫生整治督促巡查,以小网格编织农村环境整治新模式。建立环境卫生整治暨乡村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起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坚持每月考核、定期通报,实现督查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下一步,我们将细化工作措施、优化工作方法、简化工作程序,将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摸嘎村不断努力。”站在刚刚清理完残渣的通组路上,驻村干部周杰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