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竟然无中生有把假发制品生产做成了国际范儿!”这是部分领导干部最近在赫章县野马川工业园区调研后的感慨。2月17日,辛丑年正月初六,记者赶到野马川工业园区一探究竟。
走进赫章瀚墨生物工艺品责任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生产线上机器声轰鸣,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大家正开足马力赶订单保生产。 清晨,虽然太阳早早的就露出鱼肚白,乍暖还寒,但是生产车间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王永菊把假发一丝丝扯开、理顺、打齐,用黄色的英寸尺丈量后按不同长度分档扎把儿。
“农闲时过来做做头发,一年能挣上两三万元。”对王永菊这个从野马川镇花角村大山深处的村寨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集镇的村民来说,她并不知道假发最后卖到了哪里。她感恩政府招商引资来的企业,让她在家门口上班,一家人衣食无忧。
“梳帘子、量尺寸、称重……一气呵成。”青年女工杨银负责的工序是案板,动作灵活娴熟。 公司人事主管李远春说,公司加工后的头发,将被送到位于山东省的假发企业进行深加工后,直销美国。
源再生发制品有限公司也是一片忙碌景象,公司在生产工艺由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生产转变的同时,发制品的产品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在传统头套生产线的基础上,该公司新增一条高端头套——假发蕾丝头套生产线。公司人事主管李伟说,与传统头套相比,蕾丝头套将假发植入到仿真头皮上,使用起来更舒适、美观。“蕾丝发套在机器缝制的基础上,再经过人工手工植入,制作工艺更复杂,成本也高出不少。”蕾丝头套的设计与生产,让该公司逐步挺进高端发制品市场。更高级的是贵族级别的,一个卖几万元的都有。一顶顶假发生产出来后,从赫章县出发,经青岛港出口美国市场。下一步,公司还将延伸到赫章县各乡镇的移民搬迁点,确保全县搬迁安置点都有加工厂、都有管理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韩亚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是年11月进驻赫章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该县生产发制产品的领头企业,总部在“假发之都”河南许昌。农历正月十一,公司全线开工,赶制生产订单。
2月22日,正月十一,记者在韩亚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经过加工、裁剪、计量、整毛、缠管、定型等工序,一条条漂亮的假发被整理出来,等待包装运输,一派繁忙景象。据介绍,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各类产品多达百余种,除花色不一样外,还有直发、卷发、发辫、接发等产品类型,原材料主要从韩国、日本进口。 “企业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今年底,员工正加足马力生产保障市场。”韩亚工艺品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朱珂告诉记者,一方面整体订单充足,另一方面春节期间企业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加大了生产力度,“企业为员工准备了各类‘大礼包’,发放爱心年货,用温暖行动抚慰员工的‘乡愁’,也激励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产中去。”
“满意!满意!”负责整毛工序的王家美是野马川镇乌木村中坡组的村民,提起现在的工作她直夸工厂待遇好。据悉,目前韩亚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12月,计划再扩招70名群众赶制订单。 野马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孔林告诉记者,园区的3家假发生产企业生产的假发直销美国,在美国的消费者眼中,假发如同耳环、项链一样,是习以为常的装饰品。假发产业去年创收1.7亿余元,今年1月份以来共创外汇0.5亿余元。去年,园区还投入资金余万元,单独为假发产业配套建设了燃气和污水处理设施,助力假发产业做大,计划逐步将园区打造成外贸进出口基地。 赫章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海介绍,去年以来,园区3家发制品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精准施策,一方面挖掘国内市场新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新客源,新动能在“双循环”中奔涌,让企业得以在逆势中稳健发展。同时,假发产业快速发展还要感谢省、市商务部门的大力支持。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3家假发生产企业今年以来市场表现令人振奋。“1月份净利润达多万元,1月份就实现了‘开门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许多,也为实现全年生产目标和销售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胡海说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杏
编辑李劼
编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