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位于毕节市的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余台高速无梭织带机开足马力投入生产,日均可生产织带63万米,带动当地超过人就业。
去年以来,毕节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用好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招引服装、鞋帽、玩具、家具、包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就业、促进增收。
目前,毕节市已探索出一套“三步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引资经验,并取得初步成绩:对接洽谈劳动密集型产业签订投资协议82个,其中65个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就业余人。
精准编制项目锚定目标有的放矢
“招工好招!”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曹玉江用短短四个字道出了到公司选择落户毕节市的原因。
贵州星润弹性织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正是考虑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毕节市遵循“错位、互补、集聚”原则,七星关区、黔西市、纳雍县、威宁自治县、赫章县按照全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以轻纺服饰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科学布局、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集聚格局。
与此同时,其他县(自治县、市、区)结合首位产业和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劳动密集型类项目,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开展轻纺服饰产业配套招商。
“毕节坚持市、县联动编制项目,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及企业配套需求、产业链缺链环节和目标企业投资重点,在省投资促进局的指导帮助下,毕节市已编制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推介项目个,夯实了招商基础。”毕节市投资促进局局长游新建说。
依靠编制的优质项目,毕节市有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的精准方向,寻找目标企业有的放矢进行招商引资则是关键一招。
去年9月,毕节市投资促进局在了解到香港晶苑国际集团想在西南地区建厂的意愿后,及时流转投资信息,纳雍县到香港晶苑国际集团东莞晶苑工厂考察。经多次上门恳谈和持续对接跟进,双方最终达成合作意向,并于今年1月底签订合同。而后毕节市晶煌制衣有限公司注册成立,3月底建成投产,目前正准备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
毕节市晶煌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选择落户纳雍县,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看中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毕节市晶煌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庞永贵说,目前公司已带动就业人。
下一步,毕节市将以产业链招商为抓手,分析产业链现状、摸清产业链企业发展情况、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引资提供实战工具。
创新招商方式因势而行确保成效
仅用19个工作日,威宁自治县马铃薯深加工基地项目实现从考察到签约。该项目将建设年产10万吨优级马铃薯淀粉、2万吨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全面建成后将带动5万人以上就业。
“省投资促进局自4月22日邀请企业到威宁考察后,毕节市迅速建立项目临时推进联络群,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市代办服务中心专人服务,省市县联动推进项目快速签约落地。”毕节市代办服务中心主任党廷海说。
毕节市提出,要大力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关键少数”作用,持续推进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扎实推进以商招商,探索开展中介招商,整合各类资源,克服疫情影响,从危机中抢先机,全力破解招商困境。
为克服疫情带来影响,毕节市积极开展网络招商,采取“电话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