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广袤乡村,有这样一群农行人,他们俯下身子找出路,亲力亲为做产业,用心用情谋发展,冲锋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从武陵山区到乌蒙之巅,从赤水河畔到清水江边,从产业园区到阡陌农田,到处都有他们奋斗不息的身影。
用行动书写担当,以实干彰显使命。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服务“三农”是农行人的初心。作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十三五”以来,农行贵州省分行尽锐出战、冲锋在前,广引金融活水激荡脱贫动能,多管齐下倾情帮扶,精耕细作结对帮扶“责任田”,全力打造金融扶贫示范。
截至年9月末,农行贵州省分行累计向全省66个贫困县投放贷款亿元,较年末增加亿元;带动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5万人,较年末新增71.5万人;助力黄平县、雷山县、台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夺取全面胜利的倒计时阶段,农行贵州省分行绷紧弦、拉满弓,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举措、更足的干劲,为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源源不断的农行力量。
农行贵州省分行助力贵州美丽乡村建设,图为从江县加榜梯田。
《记忆·蓝图落地》:
金融活水滋润大地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农业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长、因农而强。念兹在兹,在服务“三农”和脱贫攻坚高度契合的贵州,农行贵州省分行始终将金融扶贫作为服务“三农”之重、金融支持之要、大行担当之义。
“集聚来自分行内外部的各方面力量,搭建齐抓共管的大扶贫工作机制,是推动各级行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重要举措。”农行贵州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运说。
党委成员帮扶“强带动”,建立党委成员挂点帮扶2家深度贫困县支行、1家督战县支行机制;突击作战团队“强督战”,选取有经验、有激情的处级干部组成金融扶贫专家组,突出抓好“督”与“战”;多样化考核“强激励”,将金融扶贫指标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及二级分行班子考核;差异化政策“强指导”,针对14个深度贫困县制定深度贫困地区专项信贷政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激发了农行贵州省分行金融扶贫事业的内生动力。
民生连着民心。农行贵州省分行发挥资金雄厚、点多面广的渠道优势,倾力支持一批交通、水利、电网等重大基建项目,累计投放亿元以上支持贫困地区补齐路、水、房、电、文、教、卫等基础设施短板。
造血产业扶贫。围绕全省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做加法,创新金融产品,以“脱贫金融产品包”“产业扶贫贷产业包”“惠农e贷”扶贫产业产品包为支撑,累计投入亿元支持猕猴桃、韭黄等特色产业,打破农村金融坚冰,激活一池春水。
统筹内外合力,与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省文旅厅并肩作战,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与省基金办投贷联动50亿元,支持企业发展带动脱贫,与71家担保机构合作解决余家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担保难题。
“线上+线下”共同出击。通过线上商城和线下推荐等方式,使销售金额累计超过万元,贵州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风行天下。
乘一路明媚春风,结一地繁花硕果。回望来时路,一批又一批农行人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和汗水,穿行在乡间田野,奔走于村户之间,共同绘就贵州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农行贵州省分行引入“互联网+”金融支持遵义虾子辣椒产业。
《奋进·蝶变之路》:
金融力量大放异彩
贫困山区日新月异
10月12日下午3点,在贵州省优纤贝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孵化园区内,生产车间机器飞速运转,紫云自治县石头寨村贫困户罗天美和工友们正有条不紊地接种菌棒。
“最近是采菇高峰期,大家都把全部精力放在这小小的香菇上,一天都不敢耽搁。”罗天美说话时手里的动作仍不停歇。
小香菇带来大幸福,如今,罗天美每个月能拿到元左右的工资,告别过去外出打工和家人聚少离多的处境。
贵州优纤贝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为紫云自治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年产菌棒万棒,产值可达1.1亿元,带动近千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今年初,农行贵州省分行利用“黔菌贷”产品,为该公司提供了万元贷款。汩汩金融活水,不仅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渠道。
“黔菌贷”作为该行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的落脚点,通过建立风险补偿金,以“基本资金+白名单”模式支持产业发展,已审批贷款万元,投放贷款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紫云、从江、黄平等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产业兴旺是解决贫困难题的前提。农行贵州省分行在支持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投放万元支持普定县韭黄产业发展,带动1.3万户贫困户人均增收元以上;投放万元在黄平县发展太子参产业,惠及户、91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笔笔资金让产业焕发生机,一笔笔收益让村民喜上眉梢,当贫困户真正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也将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国有大行,农行主动适应贵州经济‘投资拉动、基建推动’的特征,多角度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农行贵州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运说,农行始终积极统筹资源,以金融力量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彰显出该行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鲜明态度。
现在的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垭关村,排队取水的景象已成历史。“有了农行的支持,乡亲们装上了自来水,用着省心,喝着放心,再也不用担心吃水问题了。”在村支书孙先福眼中,滴滴甘露已化为村民们心尖的幸福。
小小的水龙头,连着民生和发展。年,农行贵州省分行为七星关区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提供1.74亿元“农村安全饮水贷”,支持该区安全饮水改造工程。随后,7个水库闪亮登场,地下水网星罗密布,全区个村的饮水问题和5万余户贫困户的饮水安全得以解决,干净、清洁的“安全水”“幸福水”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农行贵州省分行以“农村安全饮水贷”为抓手,瞄准“源头”“龙头”“沟头”,打通水源点、输配水网、污水处理全链条融资需求,累计投放45亿元,让毕节七星关、兴义市、普定、盘州等14个县(区)近万农村群众喝上稳定水、放心水。
不仅如此,农行贵州省分行投放亿元“美丽乡村贷”,以资金方式注入7万个村寨改善村容村貌;投放农网改造贷款38亿元解决了从江、紫云等深度贫困县安全用电问题;年均投放21亿元贷款支持全省60医院发展……
产业与基础设施齐发力,双管齐下,温暖的是民心,汇聚的是财富,让贫困地区的致富梦更加真实,给黔中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农行贵州省分行支持的紫云自治县黄家湾水利工程。
《实录·创新故事》:
脱贫攻坚新路子
百姓迎来新生活
贫困地区金融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很大差异。
“在脱贫攻坚上,农行只蒸‘小笼’不摊‘大饼’,精准推进扶贫信贷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坚决不吃‘大锅饭’。”农行贵州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春雷说。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在贵州乌蒙山腹地——赫章县韭菜坪,“万亩紫韭花,盛开黔云端”的奇景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老板,再来20串牛肉,20串羊肉。”在一家烤肉店内,老板马慧抓出兜里的笔和本子记录客人需求,又忙不迭冲进厨房数着烤串数量。这个长假,客人比往常多了许多,她像陀螺一样,忙得脚不沾地。
马慧来自韭菜坪景区周边的中营村,有着一手卓绝的烤肉手艺。看到景区发展迅速、游客增多,她向农行贵州省分行申请了20万元“乡村旅游e贷”,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摘掉贫困的帽子。
“在‘乡村旅游e贷’的支持下店里生意兴旺,走上小康之路不是问题。”店面虽不大,但马慧对以后的致富之路充满了希望。
马慧口中的“乡村旅游e贷”由农行贵州省分行与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推广,依托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瞄准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融资难题,充分满足其经营周转资金需求,特别在今年疫情期间更是发挥重要作用。
“惠农贷款让很多农户获得了创业资金,以韭菜坪景区周边的中营村为例,通过开展旅游经营,年人均收入从年元涨到了年1.8万元以上,群众依托旅游踏上了致富路。”农行贵州省分行扶贫金融部单元经理王檬说。
截至今年8月末,该行已向全省2.2万户乡村旅游经营户发放贷款35亿元,贷款余额20亿元,该产品还获得年度贵州省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产品一等奖。
创新始终是进步的动力。农行贵州省分行围绕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将“e贷”模式延伸到多个涉农领域,创新推出“椒农e贷”“毛尖e贷”等包含78个独具贵州特色的“惠农e贷”产品包,目前累计投放贷款亿元,支持了11万农户发展生产。
产品推陈出新的同时,贷款模式的创新也让该行信贷扶贫大放异彩,其中“银保共投+扶贫”模式,在加大自身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引入扶贫保险基金,在农行系统内首创“信贷+保险基金”的“银保共投”模式,为脱贫致富找到新出路。
农行驻村干部在黄平县学坝村大棚查看蔬菜收成。
如今,贵州永红食品有限公司的“牛头牌”牛肉干已走出贵州,销往全国,拥有大批忠实“粉丝”。“多亏农行与中保投合作的新模式,让我们获得万元贷款,生产线得到扩大,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该公司财务总监杨佳兴说。
随着规模扩大,该公司不断吸纳周边贫困户就业,40多户贫困户每人每月可收入至元,同时优先采购帮扶村农副产品,多渠道帮助贫困村发展,带动附近村镇脱贫致富。
这不是个例。年,农行贵州省分行与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公司合作,以“信贷+保险基金”方式,促成贷款与基金优势互补、共同发力,累计引入1.35亿元中保投基金支持企业发展,间接带动周边贫困户实现增收。
巧借同业资源,并肩奋战共挑重担。农行贵州省分行运用“贷款+”策略,以“银担合作+扶贫”“银团合力+扶贫”“行司联动+扶贫”等模式,凝聚起脱贫攻坚的金融之力。
《星火·青春之花绽放乡野》
一颗初心向乡亲
一腔热情助脱贫
10月12日,从江县西山镇小丑村第一书记孙勇刚带着几个村民埋头苦干,小心翼翼地将刚摘下的黄金百香果打包装箱。
“瞧瞧,这百香果又香又甜,已经吸引大批顾客下单,乡亲们脱贫致富不用愁。”百香果大丰收让孙勇刚喜笑颜开。
曾几何时,无钱、无名、无发展是小丑村的真实写照。年,孙勇刚的到来打破了这一窘境。
刚接触这位“空降”书记,小丑村村民杨老天与村民们心里都犯了嘀咕,认为“外来的和尚难念本地经”。
“由于小丑村是苗族村寨,刚来时,我和一些村民之间存在着语言沟通、风俗习惯不是很配合的问题,让我心里也没了底。”孙勇刚回忆道。
孙勇刚正在指导村民使用惠农电商平台。
为了得到村民们的信任,孙勇刚除了吃饭、睡觉外,与村民时刻“泡”在一起,入户走访、解决问题,同时把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结成对子,思想和行动齐发力,提升村支两委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脱贫蓝图也就徐徐展开。”孙勇刚说。
说干就干,孙勇刚从乡亲们最关心的基础设施着手,整合定点帮扶、社会扶贫、财政资金等资金。协调对接项目资金.2万元,改造全村户住房,安装盏路灯,修建14.8公里道路,优化电力设备,全方位解决村民住房、用电、出行等问题。
产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孙勇刚从自己的“娘家”农行贵州省分行争取到低成本信贷资金万元,支持小丑村黄金百香果、林下养鸡、茶油等产业发展,为小丑村脱贫攻坚注入新鲜血液。
如今小丑村黄金百香果产值达40万元,带动15户96人贫困户脱贫致富;林下生态鸡产值达63万元,帮助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所有残疾人享受分红9次、金额8.64万元。
一年多来,在孙勇刚的带领下,百姓致富意识强,产业发展路子广,基础设施换新貌,这个偏远小山村的一切都悄然发生了改变。
“真的要感谢孙书记,有了他的到来,才有了我们村今天的面貌。”看着村里的巨大变化,杨老天和乡亲们兴奋不已。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脱贫攻坚的丰功伟业,必须要由人来推动和成就。“十三五”以来,农行贵州省分行做好结对帮扶,派驻近百名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百姓,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缩小贫困地区的差距,让贫困地区的发展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
通讯员文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郑芹
编辑李阳
编审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