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关工委下发《关于表彰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模范五老”的通报》,我市10名“五老”榜上有名。长期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的“五老”情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余热优势,用实际行动践行“五老”精神,演绎了一曲老有所为、“五老”不老的动人篇章。
唐华清在慰问学生
原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市关工委副主任唐华清,在关工委工作12年间,撰写了青少年主题教育宣讲稿件10余篇,到学校、社区开展主题教育和家风家教宣讲30余场次;推广“一评三管好”活动,指导县区打造50余所活动示范校;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双助”行动,培训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余人,指导建设“研培中心”20个;先后撰写了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实施情况、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七星关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等调研报告,推动了一系列党政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撰写的《家训是立家之本》一文荣获中国关工委“我的家训”主题征文活动三等奖。
年逾九十的安鸣凤(左)走访易地搬迁群众
91岁的安鸣凤,是赫章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县关工委名誉主任,退休三十年来,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读书学习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自己有一桶,才能给别人一碗”,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长期坚持阅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活动,撰写主题教育宣讲稿《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提纲》。如今虽已步入鲐背之年,仍然经常到街道、社区调研,了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康朝敏(左一)率队慰问贫困学生
担任大方县关工委主任近十年的康朝敏,十年间组织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宣讲场次,法治教育宣讲92场。带领帮教团到毕节监狱对余名大方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发挥关工委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期,培训青年农民人次。为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品学兼优学生发放慰问金40万余元。组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20名监督员对县城内22间网吧进行常态化监督。
高远见(左)在指导基层关工委工作
黔西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高远见,川大毕业后分配到黔西,从学校校长到县政协副主席,退休后参加关工委,一辈子全部奉献给黔西教育事业和教育引领下一代。发挥政治教师经验优势,撰写了《心系青少年,关爱谱华章》《铭记历史,爱我中华》《三爱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等宣讲稿件和理论文章,深入中小学校宣讲,受到青少年的欢迎。“黔西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以赤子之心报答党的培育之恩,用拳拳乌蒙情报效这方热土,尽自己所能让更多青少年成长为有用之才”,高远见说。
肖富坤在宣讲
金沙县关工委副主任肖富坤,虽已年近八旬,听力不好,但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关心关爱青少年。安底镇关工委反映一名退伍军人因家庭困难,孩子读书难以为继,他立即捐出元,并反复叮嘱一定要送孩子读书;在清池镇石路小学宣讲时,他主动联系捐款元,为留守儿童添置过冬衣物;协调民政局和慈善会,累计为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发放帮扶金余万元。
黄克高为品学兼优贫困学子发放慰问金
声如洪钟,风风火火的黄克高,担任百里杜鹃关工委主任以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关心下一代的“实干家”、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引路人”、弱势群体的“守护者”。全区有关工委组织个,五好关工委个,有企业关工委2个,科技示范基地1个。积极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境内“戛木战斗烈士纪念碑”“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作为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各类参观教育活动近百次;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区关工委今年争取资金17万余元,慰问特殊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助力教育扶贫,近两年共建幼儿园“研培中心”2个,培训青年农民余人次,举办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培训24期。
谢川在开展主题教育宣讲
织金县关工委副主任谢川,是拥有多年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的退休老校长,参加关工委工作以后,发挥特长优势,在青少年主题教育宣讲中融入演讲、音乐等表现形式,每年到学校、社区宣讲10余场次,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连续五年组织全县中小学生象棋、围棋比赛,余人次学生参加,发动40余名退休老教师担任裁判,提升了青少年对传统体育的认识和热爱。积极参加“老校长下乡”活动,经常到各地学校调研,指导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
董颖萍(左一)陪同《中国火炬》杂志社总编李小千(右二)在纳雍县厍东关乡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在纳雍,县关工委副主任董颖萍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事迹,被群众广为传扬。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她把服刑人员的两名未成年人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照看,帮助联系学校读书、辅导功课,请老师补习英语,教育孩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感恩社会。经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热议。工作中,董颖萍带头为患重大疾病的学生捐款,累计为朱某和王某多名患病孩子筹集善款15万余元。“我做了一些好事,也得到不少的荣誉。我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继续把青少年的好事做得更好。关工情,一世情,此生就做关工人”,获得“模范五老”荣誉后,董颖萍如是说。
威宁自治县炉山镇燕山小学为邓新吾老人送锦旗
86岁的邓新吾,是参加过 的老战士。退休后放弃城市优渥的条件,回到威宁自治县炉山镇溪街村,拿出多年积蓄成立了炉山镇艳红桃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种植核桃、艳红桃。20多年来,邓老从“城市人”摇身变成“乡下人”,把曾经的“荒山沟”变成了“花果山”,让无人问津的“夹壳核桃”变成了热销香港等地的“甲等核桃”。担任炉山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后,邓老倡导成立了“兴我”奖学基金会,十多年来共为余名品学兼优学生发放奖学金90余万元。
吴声智在作主题教育宣讲
七星关区麻园街道双树社区关工委副主任吴声智,是社区的“大忙人”,每天不是走访慰问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对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疏导,就是开展主题教育、家风家教宣讲。同时,吴声智还是社区老年合唱团负责人,“合唱团为老同志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平台,大家在排练、比赛之余,还能参加到关工委‘志愿者’队伍中来,在四点半学校、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力所能及地作贡献,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吴声智介绍到。
覃文友丁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肖大熙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