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邸建,男,汉族,年12月出生,安徽蒙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年7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蒙城县人民法院双涧中心人民法庭负责人、审判员、一级法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其所在双涧中心人民法庭被评为“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法律用一个声音对所有人说话”
“法律用一个声音对所有人说话”。这是蒙城法院双涧中心人民法庭负责人邸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审判岗位上,他公正司法,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维护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年7月,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河坝村村民罗某某等三人从安徽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购买只鹅苗,该公司实际履行鹅苗只,运输途中,只鹅苗死亡。三买主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及来往车旅费。经查,该公司已人去楼空不再经营。邸建联系上了该公司原法定代表人,经调解,原告获得元赔偿。
“不论当事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我们都要平等对待。法律是最好的准绳。”邸建说,对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民事纠纷不能追求案件“一锤子定音”,要注重调解处理、程序正义和判后释疑。
从年9月到双涧中心人民法庭工作,他每年的结案率都超过了99%。在他的带领下,双涧中心人民法庭执法办案工作一直领跑全县六个基层法庭。
“带着责任和感情办案,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
“妈,我错了……”被告人张某跪在母亲胡老太的轮椅前,泣不成声。这是年底双涧法庭开展巡回审判时的感人一幕。
胡老太年近70,因病不能自理,丈夫病故,两个儿子常年外出未能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儿子支付赡养费。
“我们考虑到原被告都是一家人,血浓于水,到他们一家人共同生活过的老屋前开庭,会对他们心理上产生触动,有利于矛盾的化解。”邸建说。
果然,一家人在他们的老屋前触景生情,回忆起了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儿子都同意支付赡养费,并跪在母亲面前请求原谅。
“一判了之很容易,但也容易让双方矛盾加深,只有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办案,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邸建说。
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为满足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流动,节约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年以来,邸建利用互联网云庭审30余件各类案件,最大限度地便利当事人。
邸建还充分利用当地推出的“5+N”治理模式的优势,向当事人所在的村、社区发出“综派单”,创新尝试“家事家办”,指导基层组织利用户籍地优势化解案件,从当事人日常生活的“起点处”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制定解决矛盾的方案、方法。
同时,双涧中心人民法庭还应邀积极参与辖区乡镇征地拆迁、重大矛盾隐患排查和疏导等工作,为决策提供参考,为建设平安乡镇贡献法庭力量。
原标题:《邸建:带着责任和感情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