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在威宁自治县雪山风电场已经8年了,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个“大风车”下都有他的身影。雪山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为21.84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是目前贵州最大的“风光互补”项目。
赵江是雪山风电场的场长,对“大风车”如数家珍:“风电场有台风机,最高的机组塔筒高达95米。此外还有农光互补项目,我们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保障电力安全生产。”
来到偏远的风电场工作,赵江是主动“追风”。
“高考填志愿时,我叔叔就说,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一定很好,于是我就选择了风能与电力工程专业。”近日,赵江回忆,上大学那几年,他每次回家经过赫章县韭菜坪时,都能看到一排排“大风车”拔地而起,顶立在天地间,这时,他觉得自己选择新能源方向的专业没有选错。
年,从沈阳工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中国华能贵州分公司工作,随即便被派到了远在威宁自治县雪山镇的风电场,那时,风电场正在进行一期建设。“当时的雪山风电场还没有修好升压站,没有办公住所,道路崎岖、条件艰苦,但是年2月12日,看到第一组风机并网发电时,真的很开心。”赵江说,并网发电那一刻,更坚定了自己“追风”的选择,他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扎根在风电场,看一缕风变成一度电,点亮万家灯火。
雪山风电场的“大风车”,满发情况下,风轮每转一圈,能产生2度电
据介绍,雪山风电场于年11月开工建设,建设投产至今累计发电量24.5亿千瓦时,产值约10.05亿元。每年能提供清洁能源电量4.5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年均可节约标煤1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二氧化硫0.1万吨、氮氧化合物0.1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绿色动力。
“我们14个人的运维团队坚守在这里,彼此学习,一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运维、抢修工作。”赵江回忆,今年2月21日,运维团队又迎来一大考验。那天下了一场暴雪,当天18时35分,监控后台发出告警:风电场35kV灼圃3组风机进线开关故障跳闸,灼圃8台风机受累停机。
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化运维体系对风电、光伏基地实时监控
赵江和运维人员带上装备,冒着风雪步行近5公里查找、处理故障。“最难的是在暴雪情况下查找故障点,但再冷也要克服,因为电力输送事关生产生活。”赵江说,风机馈线电缆埋在地下约一米深的地方,抢修人员战严寒、抗暴雪,经过近53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成功排障。
“追风”以来,赵江从普通运维人员成长为干部,再到担任场长。如今31岁的赵江即将履新,回到华能贵州清洁能源分公司运维部继续从事新能源方面的工作。他说:“一路收获很多,看着风电场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尽管我要离开雪山风电场,但我依然会在新岗位上继续‘追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玲尚宇杰
编辑李贝多
二审张婷
三审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