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燎毕节发布
全国脱贫看贵州,贵州脱贫看毕节。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毕节市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实现了与全省、全国同步迈进小康。
产业兴旺促增收
七星关区立足产业化、商品化、特色化,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大力推进刺梨、茶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在生态畜牧业方面,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工程,全力推进生猪、家禽、肉牛养殖产业发展。通过引进新希望六和集团、广州越秀集团、贵州凤集生态农业公司,加大对肉牛、生猪、家禽的养殖量,使全区肉牛养殖量达20万头、生猪出栏达万头、家禽养殖量0万羽。
同时,通过创新就业机制,开展以“十大员”就业公益岗位为主的“10+N个一批”就业工作,推动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对原就业岗位不稳定或暂时不愿外出的群众,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引导其到当地产业基地、合作社就业,多措并举加快脱贫步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金沙县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全域化,促进信息化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把人、财、物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全县完成40万亩经果林、40万亩茶叶、12万亩高粱、5万亩香葱、15万亩蔬菜种植,并通过机制创新,形成了每户脱贫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1个大棚发展特色种植、1个标准养殖圈舍、2亩茶园(经果林)、3亩蔬菜的“”精准联结模式,多个村(社区)建起了合作社,形成了“乡乡有园区,村村有项目,户户能增收”的新格局。
织金县坚持用活“中国竹荪之乡”“全国最大皂角集散地”等品牌,强化县级统筹,紧紧围绕种植业“”和养殖业“”规划,精准谋划产业布局,建成18个亩以上坝区,把皂角、竹荪、蔬菜、南瓜等特色优势产业列为全县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个、乡级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32个。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发展生产带动5.58万户24.8万人脱贫,基本实现脱贫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全覆盖。实施因村因户施策产业项目,惠及脱贫户6.3万户。
同时,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把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启动中石化织金50万吨/年PGA项目建设、先后建成投产瓦斯发电站27个……
年以来,全市各县(区)在共同发展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同时,聚焦“一县一业”,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布局。
搬出一片新天地
七星关区生机镇峨峰村姚家沟,地处偏远,由于地质原因,经常有碎石滑落。年1月,家住姚家沟的姚明兴一家搬到了柏杨林集中安置点,一家5口分到了平方米的房子。搬迁后,他被社区聘为保安,一个月元,加上一家人每个月0元的低保金,生活有了保障。
姚明兴一家的变化,是毕节市众多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缩影。
年以来,毕节市全面落实“六个坚持”、统筹谋划“五个体系”建设,着力“五抓五强”,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的重中之重来抓,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上,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现代农业、园区用工、技能培训等有效对接。同时,相继出台各类配套政策,建立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
在具体做法上,毕节通过对搬迁群众劳动力情况、务工情况、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就业意愿等进行摸底,分类建立台账,根据就业意愿组织技能培训,组织搬迁对象参加各类培训12万余人次。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创新开发护校、护路、护林等“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3余人。组织引导2.5万余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依托安置地周边经济开发区、大型超市、餐馆等,引导集中就业2.9万余人。同时加强培育产业,引进企业在安置点就地建起了个扶贫车间,带动就业。通过盘活社区门面、商铺等资源,引入或兴办便民利民平价购物中心、小菜场等,引导搬迁群众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经营活动。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扶持搬迁群众发展配套产业,引导搬迁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或自主创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十三五”期间,全市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多党合作结硕果
自年6月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统一战线广泛参与和倾力相助毕节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建设。
——支持组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协调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通过实施“国培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在教师、农技人员、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重点倾斜毕节。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华职教社加大试验区医卫、教育、农技人才、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开展“同心彩虹行动”“乌蒙茶韵人文讲坛”“民盟名医大讲堂”“烛光行动”“名师公益大讲堂”等活动,为毕节试验区培训各类人才17.08万人次,激发了试验区内生发展动力。
中央统战部协调河仁基金会投入0万元结对赫章县15个村发展产业;
民革中央支持纳雍县阳长镇核桃寨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寨乐镇发展现代农业;
民盟中央协调河北连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七星关区建设种羊繁育基地,投入资金0万元,饲养种羊0只;
民建中央协调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会员企业投入万元助力黔西市脱贫攻坚;
民进中央协调云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捐赠金沙县所学校总价值.4万元的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
农工党中央在大方县建立头花蓼、天麻等中药材基地,建立猕猴桃基地0亩,吸纳脱贫户就近就业,助农增收;
致公党中央协调四川金鑫昆城公司实施生机镇致福幸福大街改造工程,惠及群众多人;
九三学社中央协调上海雪榕集团继续投资8亿元,建成占地亩的0个香菇种植连片大棚和7.9万平方米高档养菌厂房,带动当地人就业。
……
一项项扎实的帮扶举措,为毕节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助力毕节启航迈新程。
圆梦小康的毕节儿女,心怀感恩,砥砺前行,用行动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阅读推荐
原标题:《毕节:勠力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