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训祥,今年46岁,是土生土长的彝家汉子,现任赫章县珠市乡以那村党支部书记。在干村工作之前,我是一名村医。从年开始,我便担任以那村村医一职,由于多年的从医经历,村民的牲畜有大病小病都会到我的诊所“求医问药”,一来二去,我也逐渐变成了一名兽医。
慢慢的,我发现村里养殖牛羊等牲畜的人越来越多,但都是零散养殖,普遍缺乏技术,对防疫不重视,靠养殖过上好日子的少得可怜。我便有了办养殖场的想法,不为别的,只为了让大家看一下小打小闹办不好养殖。年,我一边看病,一边办起了养殖场。由于没有过养殖经验,受到了村里人的质疑。好多人都问我,你一个医生正事不干,去做啥子养殖嘛。
但我不信邪,不仅要干,还要干好,干出一番事业。得益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深受欢迎的品种,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我的养殖场规模大的时候有羽土鸡,头存栏猪。办了几年的养殖场后,我发现并没有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作为有二十多年的党龄的老党员,我还没为村里做过啥贡献,于是就有了干村工作的想法。
年,以那村换届选举,我踊跃报名。经过选举,成为了以那村副支书。我就一边做村医,一边干起了村工作。年,我的养殖场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但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辞去村医的职务,做了一名专职副支书。
以那村的贫困发生率曾排在赫章县第五,年贫困发生率36.71,是珠市乡深度贫困村之一,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我辞去村医后一心一意干起了村里的工作,年,为了把村民纳入到养殖场,我成立了志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名村民入社成为了社员,还吸纳6名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同时每户贫困户发放30只鸡苗喂养。养殖业如火如荼的同时,我在种植业上动了脑筋。由于海拔高、土地薄瘦的地理条件,以那村长期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但就是在着贫瘠的土地上,我们以那村的马铃薯却远近闻名。口感细腻有回甜的感觉,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但由于村民以散种为主,加上缺乏管理,马铃薯的产量越来越低。
年,我协调农业农村局,帮助提供良种、培训管理技术,以那村马铃薯的产量越来越高,不断销往周边市场。年,我们种了亩,亩葵花、亩红花、辣椒,蹚出了一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去年,我成为了以那村党支部书记,辞去村医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和以那村绑在一起了,以后更要好好干。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
编辑刘娟利编审杨仪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