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颂乌江之变
由于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分布不均等情况,在我们贵州很多地方的深山里,存在缺水的情况。像毕节的海雀村,曾经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现在这里怎么样了呢,我们记者也去探访了一下。
海雀村
位于毕节市赫章县
虽然赫章县是乌江北源的水源点
县境内又有着乌江一级支流六冲河等河流
水资源充沛
可对于许多年前的海雀村来说
留住水却是一件难事
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我小的时候我们海雀村的土地面积是很宽的,但是山上全是光秃秃的,没有树都是灌木林,土地很薄。
海雀村原村支书王学方: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我们在街上去借来吃,第二年又去背去还。那个时候我们吃的是荞饭和洋芋,菜都是山坡上的野菜菜,油汤就更不用说。
那时的海雀村
还流传着一句话
“想要吃顿大米饭,那要等到下辈子”
就是因为土地薄弱留不住水
庄稼也难以生长
所以老百姓喝水、温饱都是大难题
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我小的时候挑水都要去排队去晚了,只有挑空桶回来。从这里我父亲一直想一直思考了,他说海雀要种树,如果不种树,海雀一代接一代下去没有日子过了.
海雀村现任村支书文正友的父亲
是海雀村曾经的老支书文朝荣
为了改变海雀村
当时穷苦的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
文朝荣开始动员村民们
在一片片荒山上种起了松树
经过老支书和村民们多年的苦战光
秃秃的和尚坡开始变成了绿色的林海
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我们的林地一成功,以后海雀就有水了,自然的就有了。
年
文朝荣老支书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
王学方接任了村支书的工作
继续带领村民种树和发展
村里的林地覆盖面积越来越广
地下水也丰富了起来
只不过吃水依然还得花费力气
海雀村原村支书王学方:要到水库去背,不方便,那个时候老婆婆去背,我们用桶去挑。
多年的发展
海雀村逐渐实现了温饱
年文正友追随着父亲和前辈的脚步
接任海雀村村支书
也带着前两任村支书的嘱托
让海雀村的村民们用上了自来水
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虽然水是有了,但是四五月份干的时候还是会缺一段时间,但是很少,也不是每家每户都缺。
为了彻底解决海雀村的用水问题
在对海雀村周边的地形进行勘测之后
赫章县水务局
投入多万元
开始着手为村民们修建起了海雀水库
赫章县水务局海雀水库现场负责人刘雨旭:这个地方工程性缺水比较严重,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也是多次到税务局反映缺水。年1月开工的,蓄水是年的九月蓄水以后就正式的向下游供水,去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
现在
海雀水库
不仅解决了海雀村的用水问题
也为周边几个村寨提供了便利
赫章县水务局海雀水库现场负责人刘雨旭:他针对一下游的四方村文家沟四个村以及上游的海雀村总共有人,现在富裕出来的水还能供海雀村的食用菌养殖大棚使用。
十三五以来
毕节市投入29.71亿元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处
共覆盖多万人
海雀村原村支书王学方:现在我们喂得起两个肥猪,吃不完。水到门口,打开水龙头就有水用,太方便了。
近年来
对海雀村知根知底的文正友
怀揣着从外面学到的先进理念
带领村民们迈向致富的道路
先后发展起了
蛋鸡养殖场、食用菌大棚、矮化苹果种植等产业
年
海雀村人均年收入达到元
从苦甲天下变为了户户小康
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我做一个支书,要记住我父亲给我的话,我要带领老百姓发展好产业,让老百姓的包包更鼓起来让他们的日子一年过得比一年好。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云贵交界处的海雀村,
曾经“苦甲天下”,
如今,
她从石旮旯里绝地突围,
将缺水变成了历史
今天的海雀村,
林茂粮丰
正书写着美丽乡村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