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苦甲天下”的赫章县海雀村是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是“林茂粮丰”的“人类反贫困的典型”。老支书文朝荣在这一变化中彰显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海雀村新貌
赫章县充分利用“海雀巨变”“文朝荣精神”等在党领导下形成的“红色资源”,围绕全景式、场景式、聚景式,全力打造毕节海雀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要求,从年起,以基地连群众的方式,累计办班5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近人次,让干群精神增强、百姓收入增加、乡村振兴增速。目前,该基地已跻身贵州省委组织部备案管理的5家省级党性教育基地行列。
“全景式”鲜活基地主题
复原一个“寨子”。按照杈杈房、茅草房、土墙房、石墙房,到如今灰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的过渡排列,建设“海雀记忆”复原区,立体式复原了“五代房”的寨子风貌,全景式展现出海雀村在试验区建立之前和之后的山乡巨变。年春节前后,就有5万人次的群众从云南、四川以及省内其他地方前往“复原区”参观。
修建一批“馆子”。建成以初心馆、生态馆、小康馆等为组团,占地面积平方米的文朝荣精神陈列馆,通过不同时期的领导批示、实景图片、报刊文字、文朝荣等人的记录本和生产生活用品展示,从不同层面呈现海雀村惊天动地的贫困、战天斗地的精神、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开馆以来,已接待2.12万人次,其中,中央、省有关单位领导专家近人次。
拍播一组“片子”。邀请有关部门摄制电影《文朝荣》,推出《海雀的脚步》《我的老支书文朝荣》《文朝荣:每一件事都想着百姓》《文朝荣在荒山上开出绿色银行》等一系列微电影和专题片,用镜头讲述海雀村由贫到富的点点滴滴。目前,已在教学中播放近场次。
“场景式”开展基地教学
山间作课堂。党性教育基地依托当年村支书文朝荣组织带领群众种树1.3万亩,将“和尚坡”变为“林海”,使森林覆盖率由12%上升至77.21%的传奇,开发建设幸运树、生命树、发祥树、纪念林、丰收林、巡山路、希望台、风雨廊、生命泉、瞭望塔、守望台、怀望台等15个室外教学点,辅之以相关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文朝荣的奋斗精神、海雀村的发展历史更加可感可触。
群众当教员
群众为教员。选取文朝荣亲属,以及与文朝荣、安美珍、刘子富等海雀村“关键人物”接触较多的20多名村民当教员,通过访谈、上讲堂等形式,讲文朝荣为建学校卖耕牛、把留给女儿“坐月子”用的鸡蛋煮给种树的群众吃,安美珍衣不蔽体却埋怨自己不争气等故事。目前,已上讲堂余次,其中,村民罗招文作为党课访谈教员,就为学员授课59场。组织20余名上至70多岁老翁、下至10多岁学生自排自演舞台情景剧《我要演文朝荣》,已演出多场,场场爆满。
学员当村民。编排话剧《文朝荣》、有声小说演播《临终前的嘱托》、短剧《梦回海雀》等情景教学节目,每个班次抽取24名学员参加排练和演出,深切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喜怒哀乐、急难愁盼。同时,发展了17家民宿余个床位,让学员吃住在农家、体验在村舍,不但访贫问苦,还真正转换身份做了回村民。
“聚景式”共推基地发展
“两个专班”发力。组建课程开发提升专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整合市、县教师资源和部门力量,集中开发了《文朝荣工作方法及实践》《我的父亲文朝荣》《初心铸魂、使命筑梦》等20多门特色教学课程,统筹推进室外教学点、教学基础设施、通组路和连户路硬化、人居环境微家园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
“三个主体”加力。组建县属国有性质的贵州海绿雀鸣生态文化有限公司、基地管理中心、海雀村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参与党性教育基地的管理运营。公司具体负责基地后勤运营管理,除投资建设“复原区”等场所外,投入万元建设民宿、培训中心楼、室外教学点等基础设施项目。基地管理中心负责日常教育教学培训管理等工作,设编制15名、工作部门6个,聘用专职教师20名、兼职教师9名。村集体合作社组织全村房屋、土地等可利用资源及人力资源入股公司参与收益分成。去年,仅改建民宿让学员“住在农家”一项,入股群众分红21.21万元、村集体分红11.2万元。
群众分红
“四个外援”助力。把对口帮扶城市、社会企业、县直部门、村“两委”作为有力外援,借势用力、助推发展。与对口帮扶赫章县的广州市番禺区委建立党性教育培训共同体,作为番禺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已完成番禺区处级干部党性修养培训31人次。通过番禺区的帮助,引入奥园集团,投资70万打造番禺奥园—赫章县海雀村结对共建党群企服务中心,以公司订单、电商等方式销售农副产品。目前,企业已采购当地农副产品价值50万元。整合县交通、住建、发改、林业、人社等部门建设资金1.62亿,全力推进道路改扩建、民宿拆补建、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通过村“两委”开展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为党性教育基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干群精神提振了。截至目前,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共培训干部人次、本地村民余人次,接待中央、省、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名,其他群众5万人次。在群众讲、干部演、现场看中,思想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党性得到锤炼。学员汪地强观看“海雀记忆”复原区后感慨地说:“海雀村的变化,一再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海雀之行深受震撼、深受教育,是一次党性教育的收获之行。”
学员当演员
百姓收入提高了。在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和运营中,海雀村百姓除参与修建道路、展馆、“复原区”等增加收入外,有60余名村民在党性教育基地“上班”,按时拿“工资”;有近80户群众为基地提供农特产品,已销售产值超过30万元;有10多户村民自建小卖部创收,有17户群众参与办民宿,半年收入超过20万元。村民王忠芳夫妇以前在外打工,钱没赚多少,还丢下孩子在家无人照看,现在回来开民宿,每月平均有两三千元收入,日子过得很舒心。据统计,到目前,通过党性教育基地链接,海雀村村民已增收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50万元。
乡村振兴提速了。文朝荣党性教育基地的建立,有效促进了海雀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向好发展,全村种植苹果亩、中药材亩、食用菌60万棒,启用村内16名群众参与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引进村外8名优秀人才参与发展、引导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人数逐年增加,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迁徙舞”35场演出连获好评、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积极性高涨,1.37万亩林海实现“零火灾”“零盗伐”、群众从国储林项目中获得收入4万元,村党组织先后获得全县、全省、全国的表彰奖励,海雀村走向振兴的步伐正在加快。
阅读推荐
原标题:《毕节海雀,走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