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雪山,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雉街乡大凉山村驻村干部。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上要求把精锐力量往脱贫攻坚一线下沉,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我在年被安排到雉街乡大凉山村驻村,成为一名乡下派的驻村干部。
大凉山村辖3个村民组,平均海拔米,年底全村人口户人,贫困人口户人,未脱贫人口84户人,贫困发生率为41.25%,属于一类深度贫困村。
驻村第一天,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增收减贫,经过认真分析,我认为只有精确掌握每户农户和全村的详细情况,才能精准实施帮扶政策。为此,我吃住都在村里,偶尔回乡开会。 在完成遍访后,我为全村未脱贫的84户贫困户制定了精准的脱贫措施,同时制定了《大凉山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作战方案》和《大凉山村攻坚作战图》。 我知道,有了方案和作战图还不够,必须调动所有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力量。我们坚持周工作例会制度,会上主要研究全村脱贫存在的问题,同时坚持按照“五步工作法”开展每周走访工作。每周带领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入户走访,了解农户存在的困难,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和帮助农户解决问题等。 通过每周走访,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为精准扶贫铺平了道路。在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做完以后,我又从三个方面去开展下一步的驻村帮扶工作。
首先争项目,夯基础,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年以来,争取到广州对口帮扶项目资金16.5万元,安装公共照明路灯55盏;抓住和利用“组组通”会战的机遇,实施了大凉山村至珠市韭菜坪村的旅游支干道4.9公里。 尤其是年以来,紧紧抓住国防动员系统帮扶大凉山的难得机遇,整合有利资源优势,用足用活国防动员部帮扶资金70万元,江苏省军区帮扶资金万元,贵州省军区帮扶资金40万元及军分区、县人武部帮扶资金等,为大凉山村建设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建设养猪场1个,使村集体率先有了村办企业,完善大凉山村卫生室和医药设备。 为壮大产业集群,赫章县扶贫开发公司投资万元配套建设了10万羽蛋鸡养殖场1个,为赫章县农特产品与江苏省苏果集团搭建了购销平台,带动全县脱贫产业步入“快车道”。 其次,抓产业,闯路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年以来,大凉山村实施了直补到户养牛项目87户,申请“特惠贷”贷款97户,用于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养殖,新增肉牛养殖头,建圈舍平方米,带动群众自繁自养头牛,全村以牛为主的大牲畜户均养殖4头以上;利用县农业结构调整支持高产马铃薯新品种种植的机遇,大凉山村成功发展高产马铃薯种植亩,同时巩固完善花椒基地亩。 年,大凉山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核和评估后,大凉山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我也实现了当初驻村定下的目标——为大凉山村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整理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