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赫章县罗州镇了解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罗州镇聚焦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多举措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富有朝气、面向未来的村(社区)干部队伍,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据罗州镇负责人介绍,该镇对全镇21个村(社区)余名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全覆盖摸底排查,并纳入台账管理。组织50周岁以下、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热爱农村生活的退役军人,以及愿意留村创业的大学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谈心谈话,进一步了解思想动向及工作意愿。通过个人谈话、村(社区)推荐、深入群众了解的方式,积极吸纳66名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为村级换届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同时,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老党员、老红军和老干部深入村(社区)讲党史,推动广大干部、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组织党史宣讲活动42场次余人次。采取“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今年开展乡村两级干部培训22期近人次,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本领。组织退役军人、未就业毕业大学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参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让他们在“两场战役”中接受锻炼、淬炼党性、提升能力、发光发热。
据了解,该镇还健全人才使用机制,聚焦班子整体结构和功能,结合实际,及时按程序将78名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由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牵头,对全镇所有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能力调查”,全面了解每个村干部的优势与不足。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让进入村(社区)“两委”的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在适合的岗位,充分在抓支部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才能、实现价值。
脱贫攻坚期间,罗州镇聚焦“3+1”保障,加快推进道路、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村组公路余公里、村(社区)文化广场3个,实施危房改造2余户,解决18个村余人的安全饮水难题,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省委、市委、县委村干部相关待遇保障措施,及时按要求走访慰问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和组织健康体检等,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供精神支持。依托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从合作社的纯收益中提取5%的资金,作为参与合作社管理的村(社区)干部的奖励资金,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