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
《光明日报》刊文
《走访毕节三个未摘帽贫困县》
全文如下
“纳威赫,去不得。”这是一句贵州老话,说的是毕节市下辖的纳雍、威宁、赫章3个县出了名的贫穷落后。人口多、地瘠薄、缺产业是这3个未摘帽贫困县的“通病”。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决胜全面小康之际,记者来到去不得的“纳威赫”,看到的是优雅整洁的村落,幸福自信的笑脸,忙碌劳作的脚步,大伙都说现在的“纳威赫”,不仅“去得”更“留得”!
纳雍县寨乐镇英底村俯瞰。钟馗摄??
雨天穿拖鞋就能逛遍寨子
在纳雍县骔岭镇小屯村,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小洋房掩映在花卉绿植之间,院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杜鹃、君子兰、茉莉花、栀子花……村民各个都有自己的“心头好”。村民陈武进将自己的家命名为“映山红”,这是他最喜欢的花。陈武进骄傲地说:“以前邻里串门都得穿‘大水鞋’,现在穿着拖鞋就能逛遍寨子了。”原来,小屯村曾有10多家小煤矿,遇上下雨天泥泞不堪。年,小屯村动员78户村民从大山中搬了出来。村支书王祖军把村里的老党员和“老辈子”召集起来,共同组成“七人议事小组”。靠着这个小组的高效管理,一家一庭院、一户一特色的小屯村寨一步一步建成。现在,通过“大户+合作社+农户”的资产经营模式,小屯村还完成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和移栽果苗等产业布局。“年之前小屯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元,年已经达到了元。”王祖军说。预计两年后,小屯村种植的亩黄柏树、亩苦金盆,亩核桃等中药材,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煤矿开采区都披上绿衣。
再难都要走向智慧农业
时下已进入马铃薯收获时节,威宁自治县石门乡一把伞扶贫农场示范基地里,收种机在土地上来回穿梭。“一开始很难想象,像马侦观这样的大学生能一头扎进这泥窝窝里。”威宁自治县石门乡观音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瑞东说。年,在武汉某家汽车企业工作的马侦观决定回到威宁创业。这里平均海拔高达2米,山地多、平地少,要实现机械化种植难度不小。对着机器,这个年出生的小伙动起了心思。“这是我们的一项改良技术,你在别的机器上可找不到。”凭借专业技能,马侦观将播种机进行了改装,使其播种、采挖均可且适合山地耕作,提高了生产效率。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威宁众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现在,公司已经种植了0多亩马铃薯、紫萝卜、辣椒、南瓜等。公司吸纳了全乡户贫困户参与农场务工。今年,马侦观还在网上发起了“认养一亩地,帮扶一家人”众筹活动,将筹集到的12万多元全部发放给贫困户。“还是年轻人主意多,能给乡里乡亲带来新的想法。”杨瑞东介绍,年,石门乡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6%,14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
县城也能成就“最强科室”
查房完毕,医院骨科大夫陈潮锋随即走进远程医疗室,通过视频为水塘乡卫生院的病人做远程会诊。73岁的独居老人陈天禄被上门排查的水塘乡卫生院医生怀疑为骨髓炎。镜头这边,陈潮锋仔细观察病患情况,叮嘱医生先为老人做脚趾DR检查,同时做好血常规检查以便后续诊疗。医院骨关节科医疗组组长陈潮锋成了赫章县的“明星医生”。年9月,作为广州与毕节对口帮扶举措,他被选派至医院,从此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手机里来自患者的问候越来越多,医院的本地医生也不时求教。陈潮锋慢慢发现,“去不得”的“纳威赫”,不仅“去得”,而且“留得”。今年2月,他回到医院,又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挂职,还在中国医师节当天,正式收下3个徒弟。据统计,年以来,医院先后派出19名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共主刀或指导完成腹腔镜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例。现在,赫章的病患即便做最为复杂的骨科四级手术,也不用再跑大城市了。陈潮锋带领20多位当地医医院的龙头科室,为做“最强骨科”而不断努力着。(作者:刘梦吕慎陈慧娟)
9月20日《经济日报》刊文《乌蒙深处断“穷根”》全文如下坐落于乌蒙山脉腹地的毕节市,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生态贫瘠,一直是贵州省最贫困的地方,其西北角的纳雍、威宁、赫章3县更是“贫中之贫”。
近年来,纳雍、威宁、赫章3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大力改善以交通、医疗、教育为代表的基础公共服务,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硬化路连通千万家
走进纳雍县岭骔镇小屯村仲家箐组,整洁的柏油路在寨子里蜿蜒;家家户户绿植满院,香气扑鼻。“根本不敢想象,烂泥路能变成如今这幅景象,以前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小屯村党支部书记王祖军说,仲家箐组的村民做梦都想修一条“敞亮”的路。在扶贫政策支持下,美梦终于成真。年底,仲家箐组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获得支持,村民投工投劳,于年6月完成了通组路的硬化。有了路,群众增收就有了方向。村民王祖怀筹资购买了一辆大货车,搞起运输,第一年就挣了10多万元。在王祖怀的带动下,小屯村如今有16户群众买了货车跑运输。去年,该村人均收入达1.26万元。数据显示,年以来,纳雍县共建设通村公路公里,建设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共公里,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全部通上硬化路。“一路通来百业旺”。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纳雍县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底,该县22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个贫困村出列、户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96%。
家门口能就医??
“这属于重度关节炎引起的内翻屈曲痉缩畸形,是晚期重度膝骨关节炎的表现。”记者来到医院时,该院副院长、骨伤科大夫陈潮锋一边给病人检查,一边给年轻医生讲解病例。陈潮锋来自广东省医院,是该院骨伤科的副主任医师,曾于年9月到赫章县开展为期4个月的医疗帮扶工作。今年3月,陈潮锋再次来到赫章,进行长达一年的医疗帮扶工作。医院遇到86岁的肖光兰老人。老人前不久做了由陈潮锋主刀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如今已能拄着拐杖独立缓行,“多亏了陈大夫,让我重新站了起来”。医疗援助是东西部协作帮扶的重要一部分。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广州市番禺区先后投入.5万元帮助医院建设新的医技楼并购置医疗设备,目前该院重新打造的外科病区、妇产科病区、手术室的就医院水平。此外,番禺区还投入万元资金用于建设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提升一家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让赫章县87万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
学校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
“现在上学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了。”在威宁县第七小学,一名四年级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出门就是学校,教室特别明亮,“老师还用投影给我们讲课,好多东西以前都没有见过”。威宁县第七小学所在的雄山街道平山社区,是一个专为易地扶贫搬迁设置的安置点,共有户、名搬迁村民入住。威宁自治县在安置点建设之初,就同步规划并建设了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随着村民陆续入住,威宁县第七小学于年11月正式开学,从五里岗小学和棒木小学分流的名小学生就读该校。新学校与此前就读的学校大不一样,有宽敞的计算机教室,有电子教学设备,课桌能调节高低。据了解,威宁县第七小学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名,其中移民搬迁子女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人。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威宁自治县始终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建校园、强师资,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校在当地一定是最漂亮的建筑。”威宁县委书记肖发君自信地说。(作者:王新伟吴秉泽魏永刚)
阅读推荐
《人民日报》聚焦毕节3个未摘帽贫困县
来源:《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监制:罗星星编审:郭力艳编辑:胡秀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