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塘县掌布镇开花寨村户蜜柚种植户为备货忙得不可开交。蜜柚出口俄罗斯的消息一出,立即在小村子里炸开了“锅”:“以往背在路边卖,如今出口到海外。”当装满14万斤蜜柚的冷链车载着开花寨村蜜柚种植户的希望,驶出山村公路向俄罗斯进发时,村民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说:“这多亏了省投促局的帮扶。
平塘县掌布镇开花寨村是省投资促进局定点扶贫帮扶村,近年来,省投资促进局举全局之力,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帮扶政策,舞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龙头。作为主抓全省产业大招商的牵头单位,省投资促进局不仅在定点帮扶村浇灌的产业之花开放,也在助推全省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项目遍地结硕果。
率先垂范,举好产业发展“指挥棒”
举好“指挥棒”,当好“火车头”。省投资促进局作为主抓全省产业大招商的牵头单位,抓住改革“牛鼻子”,下好保障“先手棋”,发扬系好“扣子”积极干,丰富“脑子”带头干,甩开“膀子”大胆干的实干作风,确保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各类招商引资项目的“硬核”保障。
我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年是总攻之年最关键、最吃劲阶段。自5月29日开展帮助“9+3”贫困县(区)引企业稳就业工作以来,省投促局班子率先垂范、躬身践行,亲自领衔帮扶2个县以上。他们深入园区企业、车间、厂房、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详实了解情况,与当地政府、企业共同研究产业招商工作。他们高举产业发展“指挥棒”,站在省局的角度指导县(区)如何招引企业,同时也把自己当成基层一线招商人员,主动为县(区)找资源、找企业、找项目,与企业客商、商会等洽谈项目。
省投促局6个专班分批到各自联系的“9+3”县(区)开展蹲点帮扶,梳理产业项目、扶贫车间、贫困人口等“家底”,深入当地扶贫办、土地、农业、就业、发改等部门了解相关产业发展及支持政策,通过驻点帮扶,较精准地梳理了当地的主导产业、资源要素配置、项目需求等。各专班将梳理的资源、项目绘制成作战图,实施挂牌作战。
“9+3”战役全面布战后,省投资促进局党组好似战场上的“前线指挥部”,局领导就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局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带领各专班冲锋在前,攻下一个又一个堡垒(即招引企业、解决就业的难题),打响了一场无硝烟的“9+3”贫困县(区)扶贫歼灭战。
在省投促局的“指挥棒”作用下,全省投促系统“四帮”“9+3”县(区)引企业稳就业。通过集中全省投促力量,开展产业招商“省局带头帮、强市扶弱县、大县帮小县、商会定点帮”,帮助“9+3”贫困县(区)招引短平快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为“9+3”贫困县(区)在脱贫攻坚战最关键、最吃劲的阶段添了一把劲、使了一把力、加了一把油。
6月15日,贵州助力“9+3”县(区)稳就业促脱贫招商引资项目网上专场推介会举行,吸引了数10家驻黔商协会、企业家代表参加。推介会通过“直播+视频会议”的形式,现场向全球发布个“9+3”县(区)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总引资规模达.5亿元。
这些通过研剖贫困县(区)产业资源禀赋,优选的个发布项目,涵盖生态家禽、生态渔业、中药材、特色林业、食用菌、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大旅游、大健康、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帮助“9+3”县(区)谋划项目、推荐资源、搭建招商活动平台、优化服务促进项目快速落地,为我省夺取脱贫攻坚决胜助力添彩。
7月20日至8月10日,省投促局分批组织“9+3”县区在深圳连续举办三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暨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专场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共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82亿元。汇聚各方力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深圳驻点招商前沿阵地的作用。
舞好“指挥棒”,激活“一池水”。截至目前,全省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省级等农业龙头企业家;到位资金.42亿元,其中食用菌、刺梨、辣椒、精品水果、蔬菜5条产业链引进项目共个,到位资金.80亿元;已投产项目个,开工在建项目个,前期准备项目6个。
预计年全年,食用菌、刺梨、辣椒、精品水果、蔬菜5条产业链引进项目可达个,到位资金亿元,投产项目可达个,开工在建个。
建链延链,健全产业扶贫“全链条”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省投资促进局通过以产业链招商抓手,强化协同合作招商、聚焦特色产业招商的举措,成为产业大招商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更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精准有效的“贵州战法”,推动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蝶变”。
省投促局按照职责任务要求,深入研究各地产业规划、配套条件注重培育和突出各地区主导产业,紧扣当地产业发展和特色园区规划开展招商,以重点项目优化特色产业链,在工作中充分用足用好这些载体,用特色产业载体促进项目集聚。
在招商目标的选择上,重点瞄准强企业、国内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主攻龙头型、旗舰型的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项目,这些企业的落户,一批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群、激活一品的磁场效应。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产业扶贫不仅在带动贫困群众致富方面发挥出生力军的作用,也为我省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思路、打开了局面。
拿地处贵州东大门的岑巩县产业小镇招商来说,省投资促进局帮助该县建立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及企业的市场延伸和产品延伸贯穿其中,该县将打火机产业和碳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岑巩县通过引进打火机产业企业,发展打火机设备研发中心项目;大力开展石墨烯下游应用产业链招商,打造碳产业小镇,实现与城区同频共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产业链招商引入完整产业链,新增就业岗位的同时营造了广阔的“渔场”。省投资促进局紧扣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链带动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大文章,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向特色要竞争力、向特色要生产力,努力帮助镇镇有亮点、村村显特色。
近年来,我省通过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做大产业链延伸,加强特色小镇建设,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省投资促进局围绕“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新三产”的脱贫思路,岑巩县产业小镇、西南(赤水)竹木家具产业小镇、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产业小镇凤冈县水暖卫浴产业小镇、赫章县铸造产业小镇、正安县吉他产业小镇等初具规模,日趋活跃。这些特色小镇在延伸、完善了产业链的同时,促进了产业集成发展,也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招商引资和脱贫攻坚分不开,尤其是脱贫攻坚后的成果巩固,要依靠招商引资来扩大市场主体,增加群众的商品意识。”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投资促进局局长马雷表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经济振兴,还需要摸清自身资源,谋划好下一步的发展工作,确保与“十四五”规划良好衔接。
抢抓机遇,打好政策扶持“组合拳”
11月23日,我省正式宣布:贵州最后9个贫困县正式推出贫困县序列。至此,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链招商助力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至关重要。
12月2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会议指出,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专项改革,推动业务办理全流程革命性再造,下大力降低企业成本,打造“贵人服务”政务服务品牌。要以营商促招商,完善产业大招商工作机制,以优质服务推动招商成果转化。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规模全国最大、城镇化安置比例全国最高。省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高质量推进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等工作,落实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培训教育等重点任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顺利实现社会融入,保障安置区社会长治久安。
脱贫攻坚的胜利号角吹响,乡村振兴的战场拉开序幕。可喜的是,我省在加强全省农业产业链招商助力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产业方兴未艾,农村产业革命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大有前途。
省投资促进局按照关于加大农业产业链招商力度的要求,抢抓我省农业产业增长的强劲势头,顺势而为用好农村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新契机,以大招商推动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促进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9月2日,贵州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加强全省农业产业链招商助力农村产业革命纵深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系统部署,抢抓国际国内双循环“构建期”产业格局重塑的机遇,抢抓宏观政策“窗口期”资金相对充裕的机遇,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用优中央和国家机关帮扶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依托全省生态特色食品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小镇、坝区、农业产业强镇,招引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优强企业。
将重点围绕十二大特色农业产业,提升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村特色产业。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切实增强农业“压舱石”功能。
一步一个脚印走,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
马雷表示,下一步,省投资促进局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纵深发展的各项招商目标任务,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以及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要求,以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对口帮扶招商为抓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产业链招商模式,推行一套促进农业产业链招商的长效机制,策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引进一批国内外优强企业,有效接续乡村振兴,开启‘三农’发展新征程。
具体目标为:力争实现全省谋划储备融合十二大特色农业、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和相关服务业的农业产业链集群项目个以上;力争全省累计新增农业产业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以上。全省新引进10家以上食品加工百强企业,新引进40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落地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链项目;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助力全省在市、州所在地建设或提升打造3家以上大型综合性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每个园区容纳不少于50家企业;在县区所在地建设或提升打造30个以上中型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小镇),每个园区(小镇)容纳不少于20家企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兰荣江
通讯员陈希
编辑潘正祥
编审兰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