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更是历史前进永不停息的动力源。而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又是对人民的劳动心理和审美认知最好的诠释。进入新时代,作家紧跟时代步伐,创作了多部与贵州人民密切相关的报告文学,真实地反映了贵州广大人民在党和政府强有力地领导下力争脱贫攻坚的心路历程,诠释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英雄事迹,从而反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和美丽诗篇。
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这场战斗中,贵州作家没有缺席,纷纷深入农村,扎根基层,铸就了一部部弘扬新时代主旋律的文学精品。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华报告文学《海雀,海雀》,年孔学堂书局出版戴时昌报告文学《姜仕坤》,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肖勤《迎香记》……贵州作家始终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点,从新时代的民情出发,立足于人民,捕捉人民生活的理想之光,真正实现了作家创作的自觉实践。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塑造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人物形象,是新时代贵州报告文学创作的典型特征。贵州报告文学中的英雄人物塑造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无数个英雄人物的集体展现。作家把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借助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出来,把奋斗的艰苦历程刻写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把幸福的荣光留给人民群众。如肖勤长篇报告文学《迎香记》中的邓迎香就是新时代的女愚公,在她的带领下,麻怀村村民们用整整12年的时间和原始的方法打通了通往外界平坝的隧道,也成功实现了麻怀村的产业发展。像王华《海雀,海雀》中的文朝荣,带着全村人植树造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让我们真正解读到了山区石漠化改造的生动画卷和感人事迹。戴时昌长篇报告文学《姜仕坤》描绘了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晴隆县前县委书记姜仕坤的奉献精神和纯洁的高贵品格,讴歌以姜仕坤为代表的典型的共产党人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作家在报告文学中通过集中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对加强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都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新时代贵州报告文学还体现了外省作家书写贵州本土精准扶贫的生动事例和美好诗篇。王宏甲《塘约道路》讲述了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凝心聚力带动村民脱贫攻坚的英雄事迹。塘约村贫穷落后,广大青年人外出务工,成为典型的“空壳村”。面对这样的具体问题,塘约村村干部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召集会议,商议改变村庄贫穷落后的对策,最后带领村民成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蒋巍长篇报告文学《这里没有地平线》,记述和描绘了贵州省赫章县海雀村这个“苦甲天下”的村庄与贫困决战、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刻画了文朝荣的动人形象。这些都说明了贵州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成为报告文学的“富矿”而作家敏锐地挖掘到这一富矿,抓住典型案例,用报告文学讲述贵州生动的故事。新时代贵州报告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多部长篇报告文学出现在读者面前,从中反映了贵州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场景和生动事例,共同绘制了一幅贵州脱贫攻坚生动的奋斗画卷。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全球化视域与新世纪文学地方性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张羽华,重庆酉阳人,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西南大学博士后,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俗文化与乡村戏剧人类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张羽华
文字编辑/邱奕
视觉编辑/赵相康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