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毕节奋进新征程同心写新篇

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m.39.net/pf/a_4518124.html

「本文来源:中国小康网」

新华网贵阳1月5日电(周远钢)“年化屋苗寨公路修通后,年我就开了这个农家乐,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客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家年的毛收入有60万元左右。”谈起村子的变化,35岁的化屋村村民何兰深有感触,过去村里没通公路,到集镇上赶场来回可能需要一天时间。近年来,依托当地旅游发展,何兰一家将原本60多平方米的房屋扩充到多平方米,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好。

年4月2日航拍的化屋村一景。新华网周远钢摄

化屋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是一个苗族村,过去叫“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10多年前,化屋村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没有产业支撑。从年开始,民建中央将黔西列为重点帮扶县。10多年来,民建中央及会员企业先后投入和协调帮扶资金上千万元,在化屋村实施了旅游和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学校建设等项目。在民建中央的大力帮扶下,化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

如今,干净的乡村小路通到了化屋村每家每户的门口,独具苗家特色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组成乌蒙山腹地、乌江畔的新农村画卷。昔日边远穷困的苗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热门景点,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游玩。

年4月2日航拍的化屋村通村公路。新华网周远钢摄

“从乡政府到村里10公里左右的进村路,就是当初民建中央协调帮扶修建的。”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介绍,近年来化屋村依托与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紧紧相依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就业,村里办起了合作社,开起了民宿、农家乐,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受到游客青睐,村里迎来跨越式发展,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仅年2月至10月,化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亿元。“化屋村目前有农家乐30多户,其中20多户是年新增的。在外出务工的多名村民中,今年就有多名返乡就业创业。”

年,一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改革试验在毕节开展起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各有关方面闻令而动,引导广大成员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参与试验区建设。

30多年来,同心攻坚,形成了倾力帮扶毕节的“同心工程”品牌,助力毕节发生了巨大变化。“同心水窖”“同心助医工程”“同心林”“同心路”“同心城市公园”……在毕节市,以“同心”命名的项目遍布各地。“同心”已成为毕节的一张靓丽名片。

年12月18日,化屋村村民在制作民族服饰。新华网周远钢摄

致公党为毕节量身打造“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台盟支持赫章县15个村卫生室建设、民革中央组织东部民革省级组织结对帮扶纳雍县、民建中央深化拓展民建省级组织“1+10+N”帮扶模式支持黔西14个村(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据统计,仅年以来,各帮扶单位在毕节共实施各类帮扶项目个,涉及资金5.25亿元,培训教师、医生、干部、农技人员等各类人才9.11万人次,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注入了强劲的外部动力。

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毕节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毕节市将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这一目标,围绕打造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高地”。发展定位从“试验”升级到“示范”、主题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升级到“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