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记者来到赫章县海雀村,只见蓝天白云下,万亩林海郁郁葱葱,海雀水库碧波荡漾,处处弥漫春天的气息。
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看着山脚下刚刚种下的华山松发出了新芽,眼里满是骄傲的神色,“小时候爷爷就带我们种树,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我们每年都会种树,让村民们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
“4口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曾经的海雀村一度被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高原、高山、高寒,年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不足5%。
在生态恶化与极贫生活的双重压力下,老支书文朝荣开始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经过几代人一锤一钎,一镐一锄地栽树、护树,万亩荒山变成了青山林海,森林覆盖率超过70%,林木价值达万元以上,实现了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如今,海雀村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建立毕节市委党校海雀现场教学基地,将干部教育、旅游开发、民宿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等结合在一起,走上了“农文旅教”相融的发展新路。
“去年年底,我们18家民宿主共参与分红21.36万元,户均分红1.18万元,最高的一家分红得了元。”文均福说,海雀村正以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引导农民工返乡开办民宿、农家乐等,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守护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海雀村是毕节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缩影,近年来,毕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使生态文明的绿色指数不断催生和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海雀村新貌李学友摄
毕节,凭生态而立,因生态而兴。
省级森林城市7个、林地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60%……一串串数字彰显了毕节市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披上绿装的乌蒙高原正奋力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当前,毕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以林业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林业产品深加工为代表的绿色制造产业、以森林旅游为代表的山地旅游产业、以生态保护为代表的环境综合治理产业,
同时,毕节持续把生态资源转变为毕节最大的生态财富、生态优势和生态品牌,打造“大方天麻”“织金竹荪”“纳雍土鸡”“赫章半夏”“威宁党参”等一批批林下经济品牌。目前毕节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已达.45万亩,实现产值49.01亿元,真正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