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赫章县珠市乡青杆村青杆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看到,社员们正抢抓农时在大棚里为辣椒苗除草。
青杆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模式,将养殖场产生的动物粪便作为农家肥,利用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发酵沼气,从而形成一个绿色生态、自给自足、循环再生、高效利用的生态种植基地。
“合作社一成立,我们就一直在里面做工的,在养殖场早上晚上去喂猪,在养殖场又喂鸡养鸡,忙的时候又过大棚来,在大棚里又务工,这两天露天辣椒又栽得了,又下雨地又润,这两天都是在地里栽露天辣椒,我们80块钱一天,一年都差不多挣得了将近3万元。”珠市乡青杆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石秀姐告诉记者。
青杆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群众采用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积极加入合作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自从年我们成立合作社以来,我们社员有50人,我们流转了土地多亩,建了大棚24个,其余的露天种植80多亩,建了养殖场1个,养鸡养猪,还有养鱼。在这几年来,我们给老百姓务工补贴多万,给社员分红20左右万。”青杆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光学骄傲地说。
在青杆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主要种植应季的辣椒、西红柿、马铃薯等蔬菜,同时还种植草莓、葡萄等精品水果,在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题的基础上,更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张信才是珠市乡青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的帮扶下,实现了稳定脱贫。“我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我家两个人在大棚里务工,月收入元,年底还有元分红。和以前种玉米、土豆比起来,收入翻了10多倍。”张信才一边在食用菌大棚里采摘大球盖菇一边介绍道。
目前,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基地里已经种植了辣椒、番茄、西瓜、白菜等,且长势喜人。
郭光学告诉记者,下一步,青杆村打算除了大棚种植和养殖,将利用周边的荒山草皮,大量发展种植经果林,结合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加收入。
青杆村青杆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这种“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模式已经形成了珠市乡产业发展的蓝本,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乡村振兴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农业产业化,青杆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党支部领办下的合作社,它主要是从事种养殖业,为我乡的后期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起到很大的示范引领作用。”珠市乡党政办主任杨永发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