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做搬迁群众的贴心人丨

我叫赵康吕,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七家湾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负责人,是一位服务搬迁群众的扶贫干部。我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已经两年多时间,年,在赫章县辅处乡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工作。刚开始时,每次进村入户动员搬迁,看到贫困群众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感和新事物的神秘感,我感到五味杂陈,从他们怀疑的眼神中可看出贫困群众太多的疑虑。针对群众“思想保守、守故土、恋家乡”情况,我通过典型案例讲搬迁故事,积极宣传教育相关惠民政策,从搬迁后教育医疗资源、成本质量、服务待遇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算清每一笔搬迁账。同时,我还亲自带领贫困群众到县城安置点实地参观,了解新家的环境、设施设备、优势资源和搬迁后的各项优惠政策,让贫困群众打消心里顾虑,从“要我搬”到“我要搬”。如开嘎社区赵才发,生活半辈子以来,全家从未进过县城,从不知道城市是什么样子。搬迁后,我总是耐心讲解,手把手教,对如何使用厕所,怎样用水用电,如何过斑马线,怎样识别红绿灯等常识进行细致讲解,直到学会为止。搬迁任务完成后,工作重心转向后续扶持转移。因为对搬迁群众了解及对搬迁工作很熟悉,我被调到七家湾街道大营安置点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七家湾街道共安置搬迁对象户人,我被推选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接到工作后,我深知安置点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面对群众之复杂。因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必须有一个科学、实用的搬迁台账作为工作的基础。我就分网格、楼栋、单元以及迁出地分别建立完善系统的搬迁台账。我起草了后续扶持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定流程”开展组团式服务,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了做好扶贫工作,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我曾经半年来没有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妻子也是基层的干部,无奈之下,两岁的儿子也只能寄宿外婆家,想见孩子一面,只能隔着屏幕开个视频,虽然内心充满对家人的愧疚,但看到搬迁群众幸福的笑容,安置点呈现出一片安居乐业的场面,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很欣慰。因为工作,两年前脚受伤至今仍上起钢板,作为医生的妻子说:“如果能抽时间,医院把钢板取了,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我对她说:“再等等,等把手头事情做完了就抽时间去看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需一天一天抓实、一月一月抓紧、一年一年抓好。我要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打好“持久战”,让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张仁波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星整理编辑胥芬芳编审王璐瑶李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