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一战线在毕节4赫章铁匠乡绣娘变身带

“这款包包性价比很高,是我们直播带货的网红款。”在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的坪子社区创业园内,有一家民族服饰加工展示平台,作为平台主播之一,23岁的罗谢异正忙着给大家介绍她们的产品。据她说,生意好的时候,爆款产品每天都能销售几十单,加上其他产品,有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能有几千元。罗谢异在展示最畅销的手提包带货直播间在一个大概40平方米、集加工和展示于一体的扶贫车间内。“店内谁有空谁就直播,我们每个人都是主播。”罗谢异介绍,扶贫车间总共有员工20人,基本都是坪子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户,有些家庭主妇要照顾家里比较忙,也可以把产品带回家中,做好以后通过直播平台直接卖出去。绣娘围着电烤炉在进行手工刺绣铁匠乡坪子社区属于年铁匠乡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辖区内居住着汉族、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等民族群众,共户人。“我们这支苗族称为大花苗,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全身上下各种穿戴的服饰包包都能生产。”罗谢异介绍,除了常规的麻布织花衣服、蜡染裙子、高跟鞋、各种手工刺绣裙子外,连手工刺绣新娘套装、婚车娃娃、机绣加工各种花边裙子、机绣复古套装等少数民族服饰都能定制或者批量生产。销售台账“现在我们的产品,除了本地市场之外,还通过快手、抖音和淘宝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打开铁匠乡民族服饰加工展示销售平台销售登记台账,除了10元至20元的小单之外,也不乏元到元不等的大单。坪子社区主任张永生介绍,铁匠乡民族服饰销售平台创办于年3月,是在省委统战部协调和省民宗委的关心支持下,安排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以“村党支部+村社一体合作社+民族手艺人”的组织方式,建成的助力乡村振兴的小产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已经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绣娘”们主要的就业创业平台。绣娘们制作的新娘头饰如今,扶贫车间内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样品,每天直播间里订单提示声不断。“我们小单不愁,现在就愁批量式大订单,只有大订单来了,才能帮助我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罗谢异说,相信随着产品的畅销,这样的订单会越来越多。平台内展示的少数民族服饰样品购买扶贫产品联系联系人:罗谢异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坚编辑孙蕙编审付松杨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