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帮扶的酸甜苦辣赫章县

我叫陈琼,赫章县河镇乡双乐村驻村帮扶干部。   年7月我到双乐村,驻村一年多来,我体会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辛酸与无悔、艰辛与幸福、付出与担当,也品尝到了扶贫干部的“酸、甜、苦、辣”。   无以言表的“酸”   每月回家一次成了最大的福利,陪家人的时间太短、太少,读小学的儿子总是生怕刚回家的妈妈又“跑”了,年迈的父母总是在电话中叮嘱要照顾好自己……还记得有一次检查孩子的作业时,要求是用“多么”造句,孩子写的是“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多点时间陪陪我”,当时自己热泪盈眶。   沁入心脾的“甜”   被老百姓欢迎的“开心”。自从下沉帮扶以来,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消除了他们曾经总是埋怨的情绪,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罗光友长期和侄儿子居住,觉得住的不称心,我建议他到河镇乡养老院居住,现在过的很幸福,每天都笑呵呵的,他说“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每天散散步,回来就有饭吃,有水果吃,国家的政策好啊。”驻村工作队关怀的“暖心”。这里的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心很暖,因为我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每天一起走访、一起加班、一起做饭、一起研判问题,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脱贫攻坚的“苦”   双乐村位于河镇乡北部,距是河镇乡五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作为一名脱贫攻坚帮扶干部,工作虽苦,但也充满挑战和锻炼,充实并快乐着。   深入村组、走访群众是每天的必修课,全面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合理诉求,找准问题短板、精准施策是每天的家常便饭,完善明示牌、连心袋、一户一档资料是每晚的夜宵。目前,全村共开展种养业、厨师、东西部协作就业等职业技能培训人次,稳定就业;全面补齐18户未脱贫户住房补短板;27户人搬迁到河镇乡以则河社区,10户46人搬迁到县城安置点,50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入股合作社种植大蒜亩、20户实施肉牛养殖项目,实现户均增收元。   公平公正的“辣”   作为一名脱贫攻坚帮扶干部,既要沉得下去,更要融得进去,要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员干部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也是应该牢记的大事。   记得一次在村委会给贫困户发放补齐短板物资衣柜、沙发等生活必需品的时候,一个贫困户跑来争政策要利益,由于我们平时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建立了家庭档案,掌握了其家庭情况,结合政策规定,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政策解释,最后那个群众低着头走了。     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但我认为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坚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作者 陈琼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星整理编辑齐青杨编审杨仪王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