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村民自治 治出农村新气象“自从有了‘寨管家’,我们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这是湄潭县乡村干部的真实感受。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湄潭县从网格化党组织管理入手,探索出“寨管家”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村寨治理精细化、规范化,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形成“小网格、微治理、大成效”的工作格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把管事的人聚起来,把村寨的事管起来。从退役返乡人员到致富带头人,从乡贤能人到公益岗位人员,“寨管家”让各类人才大显身手,让乡村一改过去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流的景象。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在广袤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治理,一些地方的群众文明意识比较差,也难以形成集体意识。过去,福泉市水源村有着滥办酒席、打牌赌博、邻里关系不和谐、缺少抱团发展意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随着村规民约的滋润,水源村扎实推进村民自治,有效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现在,村容村貌整洁干净,邻里关系和谐,红白喜事不鸣火炮,让当地群众津津乐道。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荔波县各乡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议事体系,成立了个“组管委”,利用村规民约、乡贤、寨老文化等,强化群众自我管理水平,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群众议事组织体系。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务监督到成立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如今,贵州各地基层党组织增强了活力和战斗力,群众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村民自治,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改变了村庄面貌,“治”出了农村新气象。文明实践 焕发文明新风尚这几天,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乡高峰村“积分兑换超市”人头攒动,大家不约而同前来购买东西。不同的是,在这里只需用积分就能实现购买。村民甫风会是村里的“积分大户”。“这个季度,我家得了80积分,我用积分兑换了3把衣架、1个盆,还有洗洁精、牙膏。参与积分活动,大家实现了从‘推着干’到‘比着干’‘争着干’转变,精气神大大提升。”这是营盘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行的“乡村治理诚信积分管理”新模式。讲诚信、垃圾分类等都纳入诚信积分管理。“小积分”积攒“大文明”,积分管理激发了群众的文明内生动力,让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目前,营盘乡6个村均设有“积分兑换超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推进乡村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贵州各地皆出妙招: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培育村民践行主流价值观,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争做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做诚信的穿洞人,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宜居乡村建设中,普定县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开展“最美”建设、好家风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移风易俗入眼入耳,让文明道德入脑入心。兴仁市紧紧围绕文明村镇创建、身边好人评选、文明家庭评比、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载体,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多的人员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新农村、新生活、新风貌。如今,小青瓦、雕花窗、白粉墙,特色民居鳞次栉比;生态林、辣椒红、茶叶青,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比技能、赛拼劲,乡风文明、社会和谐、民风淳朴的美丽画卷在贵州各地徐徐展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骏娇编辑孙蕙编审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