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章县德卓镇有序推进7000亩烤烟种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

日前,记者走进赫章县德卓镇,只见宽阔平坦的烤烟地里银白色的地膜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显眼,随处可见烟农起垄、施肥、盖膜的身影,田间地头充满了欢声笑语。

据了解,烤烟产业是德卓镇的主要扶贫产业,也是唯一一项订单农业。烟叶收购价格稳定,市场风险小,有产前投入返还补贴、物资补贴、专业化服务补贴、职业烟农补贴、连片种植补贴和自然灾害保险等近10项扶持政策。  近年来,德卓镇依托土地资源和气候自然优势,把烤烟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持续加大激励措施力度,强化技术指导,激发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为全镇产业扶贫、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卓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春平说:“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德镇早谋划、早宣传、早落实,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抓好烤烟产业,推进全镇烤烟生产工作。”

德卓镇坝塘村村民周坤虎不仅把自己的十多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烤烟,还通过流转附近村民的土地,在今年共种植了三十多亩烤烟,成为了远近为名的烤烟种植大户。  “我家种烤烟10多年了,每年到烟草公司来收烤烟的时候,把这30来亩烤烟卖了可以赚到五六万元,我家包谷也没种、洋芋也没种,就以种烟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也就是种烟为主,所以我们只有一心一意的把烤烟种植好,才能让我家致富。”

据德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卓镇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方式,吸引烟农加入到订单农业产业链上来,打造了坝塘、炉元、中营等7个烤烟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和发展种植面积超过30亩的烤烟种植大户70余户,每年完成烤烟种植面积在亩以上,是赫章最大的烤烟种植乡镇之一,今年,全镇烤烟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亩。

记者在烤烟地里遇到了坝塘村村民林登艳,他正和家人对烟地起垄覆膜,临近中午,林登艳干得起劲,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水。

“我们种了14亩,一年有三四万块钱的收入,我家一共有五口人,几个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到种烟的时候我家都要请人帮忙,每年种下这些烤烟到了收烟的时候把烟叶卖了也能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开销了。”林登艳一边干活一边对告诉记者。  如今,种烤烟改变了德卓镇群众的生活,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荷包鼓起来了,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了。找到了发展产业的路子,乡镇党委政府一心带领群众抓好产业扶持,把烤烟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做实,让群众从中受益,使烤烟助推脱贫攻坚结出累累硕果。    “现在烟农盖膜接近尾声,计划4月底5月初实现大体移栽完成,德卓镇金田香型优质烟叶产品,亩产量和单斤价均排全市前列,也是带动脱贫户发展的主导产业。”张春平告诉记者。

通讯员徐琨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星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204.html